司礼监和内阁两条腿都被砍断,失去了诞生权臣和权阉的土壤。
一
万历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挡在万历眼前的大山终于倒了。
二十岁的万历终于熬死了张居正,他亮出了他的獠牙。
万历十一年,万历下旨清算张居正。
张居正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均被剥夺,家产被抄没,一家十七余口被饿死,长子张敬修自尽。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全部被废除,所提拔任用的官员有的被罢黜,有的被弃市。
万历还觉得不解恨,下令开棺戮尸,但太有为天理,被谏止。
处理完张居正,万历又马不停蹄的处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
冯保被发配南京明孝陵守灵,家产被抄没,之后被逼自尽。
万历前十年最有权势的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都获得了悲惨的下场。
万历吸取前十年被架空的教训,对司礼监和内阁进行了精心调整。
首先,限制司礼监太监的权力,不再利用司礼监牵制内阁,让司礼监回归纯粹秘书的只能。
其次,有意削弱内阁的权力,任命“软熟之人”为内阁首辅。
终万历一朝,除了张居正是个强有力的首辅外,其他首辅大都庸弱无能。
比如张四维、申时行、王锡爵、沈一贯、叶向高等内阁首辅,要么是谄媚之徒,要么是迂腐之臣,这些人尸位素餐,根本威胁不到万历。
万历废掉司礼监和内阁,砍断大明朝的两条腿,就铲掉了产生权臣和权阉的土壤。
二
废掉内阁和司礼监后,万历大权在握,俯视群臣,再也没有人能威胁他的权威。
尽管如此,万历在立储一事上,遭到了全体文官的反对。
万历很生气,就借口有腿疾,开启了摆烂模式,从此不再上朝处理政务。
大明朝的政务从此开始江河日下。
除了军国大事,其他政务万历一概不问,整日躲在深宫中吃喝玩乐。
大臣有事见不到万历,给万历上折子,万历不看也不回。
官员晋升任命也停滞,官员只出不进,各部和各省都有官员空缺。
到了万历末年,大明上下官员缺额一半左右,六部尚书只剩了一个。
没有官员处理事务,政务自然停顿,大明朝仿佛随波逐流,一切听天由命。
官员晋升停滞,自然就断绝了能臣权臣晋升的渠道。
没有晋升,即使有张居正的宰辅之才,也只能被淹没在底层之中,慢慢消磨才气。
政务荒废,大臣不敢干事,不敢干事就没法掌事,没法掌事自然就无法聚集同党,成为权臣。
三
除了荒废政事外,万历还纵容大臣党争,用党争来削弱群臣权力,以此平衡各方势力。
万历一朝,东林、宣、昆、齐、浙等党林立,轮番斗法。
最终东林党斗败各方势力,一家独大。
东林党虽然在朝堂上占据了上风,但最高权位并不掌握在东林党手中。
东林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的核心人物都处于下级职位。
甚至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还不是官员,只是书院院长。
东林党在万历一朝还没有多大威力,不足以影响万历的权威。
此外,万历血腥清洗张居正,让万历一朝的大臣心有余悸。
他们知道万历是个翻脸不认人的主,连恩师和大伴都不能幸免,他们这些大臣又有什么资格能够独善其身。
命只有一条,还是别去挑战万历的权威了。
万历的大臣纷纷得过且过、明哲保身。
张居正的前车之鉴,让万历的大臣都成了忠顺之臣。
万历虽然不管政务,但极其贪财,他派太监到各地充任矿税使,为他搜刮钱财。
有钱就能豢养鹰犬,东厂、锦衣卫直接听命于万历。
万历放弃公器,利用私权,暗中控御百官。
没有权臣和权阉,万历的帝位稳固,但他不务朝政,专注敛财,自然也无法实现中兴。
大明朝积弊益深,最后百病缠身。
明实亡于万历,也算是对万历的盖棺定论。
还自诩什么万历中兴,嘉靖也好不到哪里去。明朝皇帝,除了开始那几代,后面的都有一个最大缺点“懒”,修仙的修仙,做木工的做木工,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可能老天都看不过了,降下天灾加速明朝的灭亡。
摊上这样的皇帝,明朝不亡是天理难容……[得瑟]
明亡于天灾 而且玉米红薯都还没进国内 [呲牙笑]
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有人传达,有人落实就行[点赞]
其实最终都是既得利益者误。。。
万历是不上朝,又不是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