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本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太子都是怎么做的。
一
曹丕和曹植之争。
三国时期,曹魏的世子争夺就颇费了一番周折。
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左右不定,最后经过多方考虑才立曹丕为世子(此时的曹魏世子等同于太子)。
曹植非常有才华,谢灵运更是夸赞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如此才华令曹操格外偏爱。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曹丕兢兢业业,做好世子该做的事情,凡事不出差错。
而曹植终归是文采风流之人,经常喝的酩酊大醉,做事缺少审慎思考。
先是犯了夜闯司马门的大罪,再之后当曹仁被关羽围困樊城时,曹操任命曹植为中郎将去救曹仁,曹植居然喝的大醉不能视事。
曹丕隐忍,曹植胡作,最终曹操不再宠爱曹植。
谁也不想把家产扔给败家子。
曹丕赢在了能忍。
二
杨勇和杨广之争。
杨勇很早就被立为世子,并且在杨坚篡位一事上出了很大的力。
杨坚称帝后,杨勇名正言顺被立为太子。
他当太子后其实没有多大的过错,唯一的毛病就是好色喜奢靡。
他宠爱云昭训,并因此气死了太子妃,这让皇后独孤伽罗非常生气。
杨广嗅到了机会,在独孤皇后面前做起了演员,假装对待自己的妻子忠贞不二,还表现的对好色之徒愤恨不已。(太会演,他比他大哥还好色)。
独孤皇后被杨广的善良和纯情感动,打算废杨勇立杨广。
独孤皇后就给杨坚吹枕边风,而恰好杨坚忌惮太子杨勇羽翼丰满,连高颍都为他说好话,有点威胁到他的帝位,故而也同意废储。
杨勇因此被废。
杨勇输在了不密,被人抓到了漏洞。
三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
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明正言顺的被李渊立为太子。
嫡次子李世民因为晚出生了几年,错失太子之位。
但李世民是个不世出的奇才,从李渊起兵,到李唐王朝建立,再到统一北方,李世民居功至伟。
李渊对李世民非常喜爱,对李世民大加封赏,光册封的官职就得念五分钟,到最后已经封无可封。
李世民的光芒,自然让太子李建成感到耀眼。照这个势头下去,他这个光头太子很有可能被废掉。
于是他想先发制人,准备杀掉李世民。结果李世民听到了风声,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李建成。
再之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并且很快逼迫李渊退位。
李建成输在了能力不足。
四
李承乾和李泰之争。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也名正言顺的被立为太子。
可是李承乾身有足疾,不受李世民喜爱。
李世民喜爱他的嫡次子魏王李泰,让李泰住进武德殿,还让他建立文学馆,广纳有才之士。
这些举动,大有废储之意,这让李承乾非常恐慌。
李承乾不想接受慢性死亡,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在谋杀李泰失败之后,竟然联合汉王李元昌和陈国公侯君集造反。
造反被李世民平定,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李承乾输在定力不坚。
五
朱高炽和朱高煦之争。
朱棣篡位自立后,立世子朱高炽为太子。
太子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体质孱弱,这让英武干练的朱棣感到失望。
朱棣更喜欢英姿勃发的汉王朱高煦,甚至曾经明示他: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这就明显的有废储之意。
朱高煦仗着朱棣的宠爱,肆无忌惮的挑战太子权威。
朱高炽则稳如泰山不为所动。
虽然朱高炽体弱多病,但脑子好使,很有治国才能。
在他监国期间,文官集团紧紧的围绕在他身边,得到了文官集团的一致支持。
当朱棣试探内阁首辅杨士奇,想废储另立时,遭到了杨士奇激烈反对。
虽然朱高煦有武将支持,但朱棣不想因此挑起文武对立,伤及国本。
最终还是打消掉了废储另立的想法。
朱高炽赢在了仁心。
六
借鉴历史上同样事例的处理方式,只有曹丕和朱高炽的做法比较可取,任凭父皇和兄弟上蹿下跳,我自岿然不动。
上对父皇诚孝,下对兄弟友爱,中间对文武大臣优礼有加。
既让父皇找不到废储的借口,也让兄弟抓不到把柄,还能让百官支持。
以不变应万变,对方自然自乱阵脚。
当然,暗地里还是要积聚一定的势力,笼络一批忠诚的拥趸,就像李世民一样,以防万一。
表面上,仁孝至诚、人畜无害。
背地里,积蓄实力、心狠手辣。
曹丕和朱高炽就是样板,照着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