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辛组织,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存在。它诞生于动荡的中世纪中东,在血雨腥风中崛起,以暗杀为手段,对抗暴政,守护平民,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3A大作《刺客信条》游戏就是以阿萨辛组织为原型,让这个古老组织走进了全球玩家的视野。但是,这个令中东各方势力闻风丧胆的组织,最终还是在蒙古铁骑的冲击下走向覆灭,但其故事,至今仍在历史的深处回响。

11世纪,中东地区处于政治与宗教的双重动荡之中。伊斯兰教内部教派纷争不断,外部又面临着十字军东征的威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哈桑・萨巴赫创立了尼查里派,这便是阿萨辛组织的前身。哈桑本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宗教学者,因为理念与主流教派相悖,被迫踏上了流亡之路。在躲避各势力围剿的过程中,他和信众四处漂泊,最终在里海南岸的阿拉穆特堡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阿拉穆特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像是大自然专为他们打造的庇护所。但哈桑明白,在四面环敌的绝境下,仅靠地理优势远远不够,必须采取非常手段才能立足。于是,他开始收养孤儿,将这些孩子培养成训练有素的刺客。这些孩子从小接受严格的体能、格斗和潜行训练,被灌输对领袖无条件忠诚的思想。
据马可・波罗记述,阿萨辛刺客在成年后会经历一场特殊的“洗礼”。他们会被大麻迷晕,送到一处秘密花园,花园里有无尽的佳肴、美女和珍宝。青年们在这里尽情享乐,数日后再度被迷晕送回城堡。

哈桑告诉他们,这就是天堂,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唯有无条件听从领袖的命令,死后才可进入天堂。这种独特的洗脑方式,让刺客们甘愿为组织献身。与此同时,哈桑还派信徒四处传教,通过改变信仰,不费一兵一卒地掌控周边地区。阿萨辛组织逐渐从一个宗教团体,演变成一个隐匿于暗处的刺客王国,成为寄生在中东各政权之上的影子政府。

阿萨辛组织以暗杀作为对抗暴政、维系自身存在的主要手段。他们的目标明确,只针对国王、主教、苏丹、哈里发等权贵阶层,对平民秋毫无犯。1192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才上任4天的耶路撒冷国王康拉德正在谋划将圣城中的穆斯林驱逐出去,一名自称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刺客成功将其刺杀。刺客甚至没有打算逃跑,坦然迎接死亡,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中东。
1118年,塞尔柱帝国的苏丹企图进攻阿萨辛的大本营阿拉穆特堡。面对这座固若金汤的堡垒,苏丹决定次日发起总攻,并在当晚安心睡下。但是,阿萨辛刺客当晚潜入了戒备森严的营帐,给苏丹留下了警告。这些暗杀行动让中东的权贵们意识到,阿萨辛组织的可怕。

阿萨辛组织凭借这种充满攻击性的防守姿态,维系着中东地区微妙的政治平衡。民众因他们保护平民的举动而倚仗、崇拜他们,当权者则恐惧他们,但是对他们却无可奈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萨辛的刺杀行动逐渐从自保行为变成了一种商业服务。只要价格合适,他们便会接受委托,且使命必达。这种独特的运营模式,让阿萨辛组织在百年间屹立不倒,势力甚至扩展到了叙利亚地区。

1251年,蒙哥即位,成为蒙古帝国的可汗。他怀揣着彻底征服亚洲大陆的野心,将目光投向了西亚地区。面对蒙古铁骑的威胁,整个西亚地区从未如此团结,缠斗百年的各方势力争相结为同盟,共同对抗蒙古。

阿萨辛组织也深知蒙古的威胁,对蒙哥展开了大规模暗杀。但是,蒙古的情报网络和军事防御体系十分严密,阿萨辛的暗杀行动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面对阿萨辛的挑衅,蒙哥命令其弟旭烈兀进行第三次大规模西征。旭烈兀率领蒙古大军,以不可阻挡之势征服了几乎整个西亚地区,直逼阿萨辛的大本营阿拉穆特堡。1256年,在蒙古大军的强大压力下,阿拉穆特堡宣布放弃抵抗,开城投降。旭烈兀以征服者的姿态受降,在城堡内他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乐园和无尽珍宝,只看到了大量的典籍和虔诚的信徒。
旭烈兀没有遵守优待战俘的承诺,下令处决所有阿萨辛成员,并彻底拆毁阿拉穆特堡。延续了166年的刺客王朝就此落幕,阿萨辛组织的痕迹被彻底抹除,仿佛从未存在过。这场悲剧不仅是一个组织的终结,更是中东地区一段独特历史的结束。

阿萨辛组织曾经在中东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的理念和行事风格,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任何势力都难以抵挡时代的变迁,阿萨辛组织也未能例外。
阿萨辛组织虽然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它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它是中世纪中东历史的一个缩影,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动荡、宗教纷争和社会变革。无论是其独特的组织架构、充满传奇色彩的暗杀行动,还是最终的覆灭,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文字来源:迷因水母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