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出现大量蛋白尿怎么办?3步走,你可能重获一个完好的肾脏

迎夏看健康 2025-03-09 10:37:58

IgA肾病,是我国数量最多的一种肾病。虽然如今更加危险的糖尿病肾病在住院数量、尿毒症发生数量上,都超过了IgA肾病、跃居第一,但IgA肾病仍然在总患者数量上位居榜首。

凡是数量特别大的疾病,风险一定是中等的,这属于正态分布。IgA肾病也是一种风险中等的肾病。

只是数量大了,难免会出现一些高风险的患者。

为啥人会得IgA肾病?

IgA,叫做免疫球蛋白A,它本是人体的卫士,可以做抗体,用来抗击病菌。但多次频繁被病菌入侵后,部分人的免疫球蛋白A就残缺了:失去了一个半乳糖。

身边的同事抗体,见到它面目全非了,不认识了,以为它是坏东西,就展开了攻击、内战,二者结合为免疫复合物。战斗地点,就在全身血管最狭窄的地方:肾脏毛细血管壁上的滤孔,这里最容易把免疫复合物卡住。

把肾脏的滤孔打坏、漏出尿蛋白,是所有肾小球疾病的共同点。不过IgA肾病的特点,在于系膜细胞:滤孔外的系膜细胞会吸取IgA,将其分解/清除掉。但IgA数量太多、患者的细胞功能太弱,无法消解那么多IgA,于是系膜细胞增生、压迫肾脏,发展到最后使肾脏丧失功能。

所以IgA肾病最激烈的战斗地点,是系膜细胞。这也就是为什么IgA肾病比其他肾病的尿蛋白会少一点,因为其他肾病打的是血管壁,血管壁一破,尿蛋白哗啦啦就大量漏出来了。而IgA肾病打的是系膜细胞,离血管壁差这几微米,尿蛋白量就差出来了。当然只是尿蛋白量少,风险不会因此而减少,血管壁和系膜细胞紧密相连、一损俱损,系膜细胞坏掉一样会导致尿毒症发生。

于是其他多数肾病的尿蛋白高风险划分是3.5g以上,而IgA肾病的尿蛋白高风险划分是1g以上。

IgA肾病在高风险之上,还可以出现2g、甚至3.5g以上的尿蛋白,这说明不仅是系膜细胞,血管壁也坏了,进展更快了——这部分肾友该怎么办呢?

通常是三步走:

第一步:糖皮质激素

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等等。

对于中等风险的IgA肾病,普通激素利弊相当,有用的、有不用的,个人认为没必要用。靶向激素,也就是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因为副作用更小,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

而高风险IgA肾病,尤其是尿蛋白3.5g以上时,几种常用的激素无论哪种都是利大于弊。

当然,激素的显效率并不是特别高,无效时怎么办?这就需要第二步。

第二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作用(摁住抗体别让它对同事下手),比激素更强。

而且它有足细胞(血管壁最外面的一层细胞)保护作用。尿蛋白越高、血管壁(足细胞层)的破损越大,就越需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保护足细胞。

所以尿蛋白越高,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效果越大。

普通的IgA肾病,多种免疫抑制剂互有胜负。而达到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范围的IgA肾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就显得格外出色了。

那么还是那个问题: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无效时,怎么办呢?

这类患者往往是有太多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战斗”,而且免疫复合物已经和补体也打了起来,即便IgA的同事被摁住、没有新的免疫复合物加入,现有的免疫复合物也仍在继续战斗。此时只有把免疫复合物排出体外,釜底抽薪,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步:健脾益肾方(免疫调节剂)

中医的脾、肾,并非只是脾脏、肾脏,而是两个系统。就像西医把人体分为八大系统一样,中医的心肝脾肺肾是五个系统,脾肾都与免疫系统紧密相关。

所谓健脾益肾,就是增强免疫系统的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西医也有免疫增强剂的说法,不过增强的只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增强方式也并非真的会增强、而是恢复平衡,于是现在很多专家抛弃了也有免疫增强剂的说法,更多称呼其为免疫调节剂。个人感觉,叫「免疫恢复剂」就很妥帖。

具备健脾益肾作用的药材,包括党参、黄芪、白茅根、芡实、益智仁、生薏仁、茯苓、山药、川牛膝、山萸肉、白术等等,中医师望闻问切后依患者病情进行加减,内服配合外用作用更强。

这样一边挡住免疫复合物形成、一边加速免疫复合物排出,才能消除致病物质,让肾脏从战争转向和平。

患者的免疫复合物排出时/排出后的尿液:

IgA肾病出现大量蛋白尿时,基本都属于早期。此时病情缓解,可以重获一个肾功能完好的肾脏。

最后要说的是,这三步不一定要按顺序挨个走,可以依照个人病情进行联用,联合应用有助于降低单药剂量和副作用、并提升有效性。

0 阅读:268
迎夏看健康

迎夏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