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效果大不同!这5类食材太多人分不清

橘杏缘 2024-04-17 17:23:19

昨天白术在超市偶遇老同学,她想买山药,看到3个品种,不知道怎么选,我根据她的需求做了简单介绍,解决了她的疑惑。

像淮山药、怀山药、铁棍山药这种相近的食材还有不少,有的误食甚至会中毒危及生命。

今天白术就对生活中几类常见且容易混淆的食材做个区分,帮大家吃得明明白白。

淮山药、怀山药、铁棍山药

山药自古以来就有“小人参”的美誉,《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它:“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化痰涎,润皮毛”。

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淮山”一般指江苏、安徽等淮河流域生产的山药,外形笔直粗壮,麻点少,十分容易折断。

这种山药口感清脆爽口,水分含量较高,因此不适合长时间炖煮,适合炒食,所以又叫"菜山药"。

而“怀山”和“铁棍山药”则主要指的是河南焦作地区生产的山药。焦作市古称“怀庆府”,依山傍水,地理条件、气候水利得天独厚,所产的山药举国闻名,因而“怀山药”因地得名。

其中,铁棍山药是怀山药中的“极品”,因为外形坚硬,酷似铁棍而得名。它无论营养价值还是口感都是最好的,是煲汤的首选。

山药是难得的老少皆宜的进补食材,大家平常可以多做铁棍山药排骨汤,补气养血强免疫,健脾养胃护全家。

人参和商陆

4个月前,一则大学生错把商陆当人参,误食后昏睡17个小时的新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一时间让商陆引起了高度关注,商陆这个名字乍一听感觉陌生,实际上它遍布全国各地,像白术小时候在家附近就经常见到。

商陆的果实远看像一串串青色、紫色的葡萄,十分诱人,很容易吸引嘴馋的小孩摘食。殊不知,商陆全株都有毒,一旦误食轻则呕吐和腹泻,重则导致呼吸和心脏麻痹,食用过量甚至可致死。

商陆的根茎,因其外形酷似人参,俗称“土人参”。像新闻中提到的那个大学生因为没有吃过人参,好奇心驱使她咬了一口商陆,看似昏睡17个小时,实际是中毒反应,非常危险。

所幸食用的量较小,以及毒性本身会通过人体自身进行代谢,才得以从昏睡中苏醒。

既然误食这么可怕,那我们怎么区分人参和商陆呢?

首先,从形态上来看,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从药用价值来看,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肺虚喘咳等症状。

而商陆是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根肥大,肉质,倒圆锥形,外皮淡黄色或灰褐色,内面黄白色。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热病、湿热等症状。

另外,两者的横切面纹理有明显区别,人参的横切面类似菊花心纹;而商陆的横切面是同心的环纹,习称“罗盘纹”。

板栗和马栗

和商陆一样容易被误食导致中毒的食材还有马栗,它的长相和板栗极其相似。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影响却天差地别。

马栗是七叶树的果实,七叶树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和东部各省,每年9月底到11月,七叶树的果实迎来成熟。偏偏板栗的成熟期也在此时,所以一不留神在野外碰到了,很多人会因难以区分而误食。

外形上看,板栗的外壳呈刺状,形状略呈椭圆形,手感扎手。而马栗的外壳则相对光滑,没有板栗那么多的乱刺,但仍有一些小刺。形状上,马栗更趋向于圆形。

板栗无毒,可以直接食用,味甘,性平,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止血的功效。主治脾虚泄泻,反胃呕吐,脚膝酸软,关节肿痛等症状。

而马栗有毒,特别是其种子和未成熟的果实,含有大量的皂苷,食用后轻则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在此,白术特别提醒大家,在野外遇到不熟悉的植物/果实等,千万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以免中毒,损害健康。

肉桂和桂皮

肉桂和桂皮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料,因为它们外形相似,味道也相似,很多人误以为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叫法不一样。

实际上,肉桂和桂皮不是一码事。

肉桂,是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卷小,肉厚,颜色主要为棕色或驼色,多数呈卷筒状,肉质较厚、且脆,厚度大概在0.2-0.8厘米左右。

肉桂是以入药为主,《神农本草经》中这么形容它:“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利关节,补中益气”。

其具有补火助阳和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等功效,多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闭经痛经等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

而桂皮则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树皮,卷大,皮薄,颜色主要为深褐色,外表粗糙,有不规则的皱纹,质地脆、硬。相比肉桂,桂皮要薄很多,约0.1-0.2厘米厚。

同样,桂皮也有一定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不过我们日常主要在烹饪中使用,用于祛腥解腻。

需要注意的是,桂皮性热,所以夏季应少食。另外,桂皮有活血的作用,孕妇应少食。

红豆和赤小豆

相比其他相似食材,红豆和赤小豆在外形上比较好区分,红豆基本颗颗圆润,而赤小豆是细长的,形状扁扁的,个头比红豆小。

红豆容易煮烂,口感较好。主要有利尿消肿,健脾益胃的功效。

而赤小豆即便经过长时间浸泡,也不易煮烂,口感较硬。赤小豆味甘,性质微寒,具有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痹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等。

总体功效上,赤小豆的药用价值比红豆高,比如我们常说祛湿方——红豆薏米粥,使用赤小豆熬制,祛湿效果会比红豆更好。

不过,因为红豆口感更佳且容易煮熟,所以一般日常饮食或者食疗,我们更倾向使用红豆。

但如果是汤药里专门提到赤小豆,大家一定要谨遵医嘱使用赤小豆,否则效果会打折扣。

老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我们只有了解了食材的特性,巧妙利用,才能起到食养的效果。

除了上面这5类容易混淆的食材外,还有哪些不易分辨的东西会困扰大家?欢迎朋友们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如果觉得以上内容对您有用,不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亲友,帮助更多人远离隐患,吃出健康。

0 阅读:9

橘杏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