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广州的饼,多而大,吃瓜群众得忍一下:
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海丝城、东江城、知识城二期....
大饼套小饼,一个接一个,目不暇接。这两天,又冒出了一个新的大饼:
广州主城区
重新划定的广州主城区,范围大幅缩小:广州北至北二环高速,南至荔湾、海珠区界,西至广州市界,东至天河区界,面积约630平方公里。
而据2018年公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中,广州主城区的范围界定为:
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
按2018年《总规》,番禺、黄埔两区的大部分区域,纳入主城区范围。其中,黄埔区排除了九龙镇——也即广州知识城不在主城区范围。
对比新版广州主城区,黄埔和番禺整体被剔除,舆论一时哗然。
刚刚出炉的广州主城区规划概念,首发于3月21日《南方日报》,其中大篇幅是白云区的内容,疑似官方输出的宣传稿。
随后,市规自局官方公众号转载了这篇文稿。但很快又自行删除,不知何故。
01
底层逻辑:去单中心化
以上各个饼,其实并不新鲜,均源出一门,即来自广州面向2049年的新一轮城市战略规划。
广州新版战略规划优化提出“十六字方针”,即:
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形成“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空间规划结构。
十六字方针,可以简单归结为:
如果说“三个广州”是广州新规划的三个中心,四个极点则可以理解为次一级中心。一带一轴,则是联结三个中心与次级中心的节点。
从城市中心功能角度来看,广州被划分为三个平起平坐的中心,即:
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南沙新区。
三个中心分别承担的使命和愿景,对应“三核”“三个广州”,即: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核-老广州
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新广州
南沙新区:未来发展核-未来广州
显而易见,广州新战略规划的底层逻辑,是去单中心化,主打一个“均衡发展”。
新规划体现了广州去单中心化,构建多中心国际大都市,以及在大湾区城市群/城市带中,发挥“带头大哥”“枢纽城市”的愿景。
不过要注意,这种均衡发展,也并非同步的,在实现路径上,略有先后顺序、重心倾斜的细微差别。
语言是内涵的外衣。“老新未”三个广州的提法,已经体现了这种细微的差别。
当中,东部中心作为建设新广州的载体,是当前广州现阶段最紧迫的发展重心。
02
三个主阵营,各有归属
从均衡化发展的角度,广州11个行政区,都能在广州新战略规划的“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空间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可将“一带一轴、三核四极”,分解为:3个主阵营,以及联结主阵营的6个次级节点。
其中“三核”也就是“三个中心”,是三个主阵营,相应归属的行政区为:
老广州(中心城区/老城区):天河、海珠、越秀、荔湾、白云区北二环以南地区。新广州(东部中心):黄埔区、增城区未来广州:南沙区其他次级节点,相应的成员有:
北部增长极:花都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以北地区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从化区狮子洋增长极:番禺化龙-莲花片区新中轴:天河珠江新城、金融城西区、琶洲西区、番禺万博-市桥-广州南站。活力创新轴:黄埔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天河智慧城-金融城东区-海珠琶洲东区-番禺国际创新城、南沙。除番禺仅有几个节点被划入不同的轴带和增长极,其他10个区的归属阵营相对比较完整。
应该讲,广州新战略规划,这一轮造饼伟业,不抛弃不放弃,区区有份,各有各的角色和使命,都有光明的未来。
03
老城区的画皮
此次重新划定主城区,这两天我看了一圈网上各种说法,搞得太复杂了,甚至有人还意淫出了“阴谋论”——
针对外围旧改,做低地价,再低价安置补偿,地方政府低价获得廉价土地,而后高价卖地,获得高额财政收入。
这些说法属实过度解读。
其实原因很简单,“广州主城区”概念,和“中心城区”实则是一个意思。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广州新战略规划图上,中心城区的范围,跟主城区是重合的。
换个说法,中心城区也就是“老广州”的意思。或者更通俗的讲法,就是“老城区”。
用等式表示为:
主城区=中心城区=老广州=老城区
没错,某种意义上,所谓广州主城区,大体也可说是“老城区”。
主城区也好,中心城区也罢,不过老城区的画皮。
所以,基于各类规划概念的统一,而黄埔、番禺又已归属其他阵营,将其剔除出主城区范围,是很正常、很合理的。
特别是,广州东部中心在广州新战略规划中,战略地位前所未有提升,形成广州三中心鼎足之势,并单独编制了《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
黄埔作为建设东部中心的重中之重、关键抓手(所谓“主抓黄埔,开拓增城”部署),如果还横跨中心城区,脚踩两只船。
这样的规划逻辑,既不清晰,也不符合实际发展需求。
04
主城区只有情绪价值
划入主城区/中心城区,除了听起来舒服,能够提供一种情绪价值,有那么一点点心理预期之外,并无太大的实质影响。
比如,公共服务配套的财政投入,并不因为你是主城区,就必然获得来自市级财政的倾斜。实际上,各区公共投入的多寡,基本上各管各的,关键看自家钱袋子。
事实上,划进主城区的行政区,体量小,城建增量极为有限,财税留存比例又相较外围工业区低,导致自身财力羸弱,影响本区公共投入。
特别这几年,广州一些区财政不堪重负,一度靠举债和向别区借钱发工资,但向上缴存的比例并未减轻。
而另一方面,广州市还要担负建设南沙的重任,该投入的一分不减。财政压力下,只能狂卖主城区的地,并通过类似天河卖地建设南沙的操作方式,抵扣既定需要完成的财税缴存额度。
换句话说,天河卖地,配建南沙项目。配建的资金,实际相当于天河向市级财政上缴的部分。只不过是市级财税建设南沙的部分资金,提前在土拍环节直接“划拨”了。
说白了,各区的公共投入,看各自的“钞能力”。在有限的财力下,各区内部的发展,也是有主次、先后之分的。
并不因为纳入了主城区,就获得了无差别、无死角、全面覆盖的公共投入。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天河珠江新城、天河北胜似欧洲,天河东珠吉、广氮、龙洞这些地方俨如非洲的巨大鸿沟了。
而此次主城区重新划定,重点推介白云区,其底层逻辑无非是——
在“老城提质”背景下,白云区北二环以南地区,特别是号称亚洲最大枢纽站之一的白云站周边区域,相比荔湾、越秀以及天河石牌这些根本拆不动的“老城区”,土地收储相对容易,获得规模发展用地。
以此来观察,主城区其他行政区,除了白云区,尚有大片可开发用地的天河东,以及海珠东部,都有类似的逻辑。
而对于被“踢出”主城区的黄埔来说,作为广州财税一哥,自身开发建设规模庞大;又因其作为广州工业一哥而创税能力高,且相应获得了相对更多的税收返还。
这就相当于,黄埔拥有了更充足的财力,并且实实在在花在了本区。所谓,自己赚钱自己花,自给自足。
黄埔被完整踢出主城区,成为建设东部中心、新广州的主战场,不仅更有利于自有财税收入留在本区,同时也多多少少会获得上面资源的倾斜。
另外一提的是,主城区与非主城区,用地指标管控程度不一。非主城区因开发建设量大,用地指标相对更宽松;而主城区管控更为严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划进主城区,相当于套了一个“紧箍咒”。
对于黄埔区来说,因同时叠加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功能区和市政府派出机构的优势,相对其他区拥有更高的地方自主权——
在规划、土地开发、财政、税务、劳动人事、工商、公安、项目审批、外经外贸、外事审批等方面,行使市一级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从而拥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这也是黄埔区不纳入主城区的好处。
对于黄埔街坊来说,实在没必要在意是不是主城区的名头。
真正重要的在于,能不能通过新广州的战略定位,东部中心的实施,近期多批复建设几条地铁。这远比空洞的“主城区”来得实在。
05
接下来各区炒作的饼
广州新战略规划“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目前官方已经宣传的“饼”有: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广州主城区(中心城区)。
其中,以东部中心宣传最为频密,反映了决策层对东部中心的重视。
文章,都是做出来的。接下来,我估计其他规划概念,相关方面都会陆续启动宣传轰炸之势,大家会看到各种文稿出街。
比如,天河作为广州主城区/中心城区的“定海神针”,也可以像白云区那样,炒作一下天河东的智慧城、智谷板块。
因为这些地方,作为天河的“西伯利亚”,还有大片土地待开发。可以畅想一下新规划,讲讲故事,提高一下土地开发预期,也是正常操作。
再如,番禺虽没有整体归入某个阵营,但也可以讲讲节点的故事,比如万博-市桥,可以炒作一下“新中轴”的规划概念。番禺东北片区,则可以讲讲“狮子洋增长极”的全新故事。
透明度比较高的从化,也可以借助“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概念,讲好绿色经济的故事。
所以,接下来,吃瓜群众也不要被后面官方陆续轰炸的规划类文章,搞得一惊一乍,不要太过于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