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研究心血管68年,96岁院士分享3点抗冠心病方法,值得学习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3-30 19:02:38

内容资料来源:

[1]马英歌,胡海军,张晓南,等.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特征[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5,31(02):88-93.

[2]张新贵,王长虹,王进.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5,10(08):29-32.

[3]袁茜茜,徐伟豪,郭闫闫,等.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24,42(06):111-114.

心脏病一直是不少老年人的一道坎,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像自来水管道一样逐渐老化,甚至发生堵塞。如何更好的防治冠心病,也就成为了一件艰巨的任务。在我国的心血管领域,朱晓东的名字绝对是熠熠发光的那一个。他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冠脉外科之父"。在心脏搭桥手术技术创新和人工心脏瓣膜研发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是他独创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技术",让原本需要开胸劈骨的心脏大手术,变成微创切口下的精准操作,不少患者得益于这项成果,挽回了一桩桩差点无法挽回的悲剧。如今,他研发的国产人工心脏瓣膜已让数万患者摆脱进口依赖,并且将使用寿命延长至20年以上。他说:"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听见患者的心跳声重新变得有力。”朱晓东院士从医几十年,用一颗负责大爱的真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这其中就包括了来自山东的庄森立。

2004年,67岁的庄森立是一名来自山东的退休工程师。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他退休之后,每天都会遇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钓鱼、打牌以及参加各种聚餐聚会。没事的时候,他也会和老伴自己在家研究各种美食。长期的大鱼大肉再加上久坐不动,很快就让他的体重像吹气球一样的疯涨,甚至在五年前还查出了高血脂。庄森立虽然一直按时用药,但却怎么也无法下决心调整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

2004年3月27日,庄森立和几位老同事一起在江边钓鱼。不知怎的,他感到胸部逐渐被一阵压迫感所包围着,就像是胸膛上压着一层厚厚的棉被,就连呼吸也开始变得没那么轻松自如。庄森立不由得张大嘴巴深吸了几口气,又靠在身后大树上歇了一会儿,才感觉舒缓了一点。可到了下午,当他提着重重的工具走在回家的路上时,那股熟悉的压迫感再次袭来,并且转变为一种明显的紧缩感,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揪住他的心脏。

庄森立不得不停下脚步,放下重物,双手轻轻地揉了揉胸口。原以为会好受些,但压迫感却如同不断增压的气泵,逐渐变得沉重而难以承受,胸口也开始闷闷的。庄森立缓缓地瘫坐在地上,想着待会去医院看看,可没想到歇了十几分钟后,胸口的不适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他心想可能就是年纪大了,也就没过多在意。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的这么简单。4月10日,这天庄森立正在参加老同事的七十岁大寿。就在他吃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一股剧烈的疼痛在他的胸口爆发,仿佛胸膛内有一座火药堆瞬间被点燃了一般,痛感尖锐而强烈,让他几乎无法呼吸。庄森立顿时停下动作,手中的筷子“咣当”一声掉落在地,他紧紧捂住胸口,整个人都开始摇摇晃晃起来。一旁的同事见状吓得不轻,赶忙将他送到了医院。

到达医院后,医生迅速对他进行了对症处理,并开具了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心电图:示V2-V4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mV,T波倒置;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升高至0.05ng/mL,CK-MB轻度升高;超声心动图: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诊断为冠心病。

随后医生给庄森立开了些降脂、抗血小板类药物,并告诫道:“你心脏上血管已经发现了不少脂质沉淀,这都是你平时经常高油高脂饮食以及不运动所产生的后果,如果再这样下去,一旦狭窄、堵塞,但时候可就难办了。”庄森立听后心虚地低下了头,心里又害怕又后悔,自己这美好的退休生活才刚刚开始啊。

于是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他开始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都以低盐低脂低油为主,甚至炒菜都改用喷油壶来控制用量。偶尔嘴馋想吃肉,就用清水涮掉油脂,再配上一碗杂粮粥。除了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的处方药以外,每天晚饭后还和老伴绕着小区快走两圈或者是打打羽毛球。可尽管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每次爬楼或是情绪一激动,胸闷气促等不适就会再次卷土重来。

2005年2月25日,刚开春没多久,庄森立就顶着寒风到公园里散步。明明是走的十分缓慢,可他却感觉胸口又闷又胀,就像被关在一个狭小而密闭的空间里,让他几乎喘不过气。庄森立喘着粗气停在原地,可突然一阵熟悉的绞痛再次袭来,并且如同野火一样迅速蔓延至他的左肩和背部,疼得他他几乎无法站立,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滚落。意识到不对劲的他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救护车就将他送到了医院。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庄森立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可是医生通知家属,庄森立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中段狭窄约95%,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约90%,只要不解决好冠状动脉的问题,病情很有可能会再次恶化。可由于庄森立目前的身体条件不好,医生也不好轻易动手术。

医生的话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进了庄森立家人的心里,他的老伴更是崩溃大哭,差点晕倒在ICU的门口。可是只要有一丝生机,他们都不会放弃。于是庄森立的家人开始四处打听了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教授,终于,经人介绍找到了朱晓东院士。

庄森立的老伴一见到朱晓东院士就忍不住老泪纵横,她情绪激动地拉住朱教授哭喊道:“朱教授,你可得救救我家老头子啊!他明明一直按时按量吃药,清单饮食,运动也是从不落下,可偏偏还是病情严重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躺在监护室里性命堪忧,这叫我们怎么办啊……”

朱教授连忙轻声安慰家属,并仔细查看了庄森立的所有病例资料。他沉思片刻,最终给庄森立制定了一个专门的手术方案,并承诺亲自操刀。后来,在朱教授精湛的医术下,庄森立的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并且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期间,不仅心悸胸闷等不适再也没复发过,就连原来难以做到的上下楼梯也能轻松自如地完成。

出院那天,庄森立一家激动地拉住朱晓东教授的手,不停地鞠躬道谢,感谢教授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朱教授谦虚地表示这都是自己的分内职责,并叮嘱道:“做完手术不代表就能一劳永逸了,还需要结合做一项康复养身运动,这样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养护心脏的效果。”

庄森立听后大为不解,困惑地问道:“我还以为您会让我进行跑步或者是打太极这种运动。”朱晓东教授摇了摇头,微微一笑,说道:“最好的抗冠心病运动可不是慢跑和太极,只要坚持我这套养生保健心经来调整生活,长期坚持付出努力,保管能养出健康好心脏,简单易行,人人都可学可用!”

第一条是“步行养心”。

朱晓东院士指出,对于年长者,尤其是已经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衰的患者来说,剧烈运动反而是一种负担。例如慢跑、爬山、跳操等高强度活动,可能诱发心律不齐、血压骤升,甚至突发心梗。而饭后缓步慢走,才是最温和、最安全、最稳定的养心方式。

他建议患者在饭后30分钟进行20~30分钟的轻松散步,步速不求快,重点是“能边走边说话、不气喘”,这种运动状态下,身体不会缺氧,心脏也不会超负荷。不仅能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改善循环,还可以帮助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增强心肌供血能力。

尤其是术后患者、体质虚弱者、或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慢走不但门槛低、无设备要求,且安全性极高。有些患者甚至觉得快走效果不如跑步,其实这种观念并不科学。朱晓东院士强调:“运动不是越剧烈越好,而是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呼吸平稳、心跳平稳的前提下锻炼,才能达到真正“养心不伤身”的效果。

第二条是“情绪护心”。

朱晓东院士曾反复强调:很多突发性的心血管事件,比如心梗、猝死,并不是“吃出来”的,而是“气出来”的。情绪对心脏的影响,远远被大众低估。人在愤怒、焦虑、恐惧、悲伤时,交感神经会迅速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直接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原本心脏功能已经受损的人群,这种刺激更容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此,他建议心脏病患者每天安排10分钟“静心时间”,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做深呼吸、冥想,或闭目静坐,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练书法、听舒缓音乐、园艺养花等,让心情沉淀下来,维持内心稳定。尤其对于退休人群或情绪波动大者,更应主动寻求心理调节的方式。“心宽一寸,血管宽一丈”,不是空话,而是心血管健康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

第三条是“饮食清淡”。

朱晓东院士提出了“三低一高”的科学饮食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高盐摄入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建议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高脂饮食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会增加低密度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应少吃肥肉、内脏、油炸食物,尽量采用清蒸、水煮、少油快炒的方式处理食物;

而过多摄入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也会导致血脂异常、血糖升高,不利于心血管稳定,建议减少甜饮料、蛋糕、饼干的摄入。与此同时,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杂粮、燕麦、豆类、深色蔬菜和适量水果,这些有助于清除体内多余胆固醇,改善肠道代谢,帮助调节血脂和血糖水平。

(注:《回顾:研究心血管68年,96岁院士分享3点抗冠心病方法,值得学习

》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1 阅读:82
三秦的备忘录

三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