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教育,最重要的是具有伯乐的情怀。
孔子曾经确立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等重要思想可惜只是被写在教育学教材中,真实的教育界,却是沉沦于无底线的成绩比拼。
当前,最缺乏的是伯乐情怀。
自然万物,皆有所长,狮子擅长奔跑,雄鹰擅长翱翔,鱼儿则在水中自由翱翔。
设若有一天,动物具备了人类的高级灵智,也要搞个精英教育:把所有动物圈在校园里,都在书本里学习奔跑知识、游泳知识、飞翔知识,然后学个十几年按照考试分数排个名次,分个高下,动物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人类群体也是各有所长:有人擅长乐理,有人适合读书、写作,有人爱好科学研究、发明和探索,有人擅长书画,有人精通数理计算……凡有所学,皆该有所成。
应试教育的存在,最大的缺陷就在于颠覆了整个社会正确的教育认知。今天的校园教育,紧紧围绕几门考试功课,烂醉于卷面分数考试的排名。最终,远远忽视能力的培养。繁杂而荒诞的各类考试题成为教育的主流工作。没有人耐心的读书、写作,也没有人像王羲之一般从小醉心书法,不会像牛顿一般接触大量的科学书籍醉心于问题的提出和探索,没有人像达芬奇一般把画蛋演绎成一门大学问,甚至于从小专心读书、写作的都没有。至于多数注定被淘汰的人,也很难通过教育形成自己所长。
古代人都懂得拜师学艺,跟着木匠学习木工,跟着武师强体魄,跟着画师学绘画……然而,当代的教育如何?语文老师不通文笔、写作,理化生老师教一辈子学自身不懂研读书籍、实践探索,没踏入科学门槛半步,各科只是照本宣科,痴迷于一些荒诞的考题不务正业,真的能培养出智慧超群的精英?
对于文本分数排名的痴狂,已经彻底颠覆了自己优良的教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