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找寻机会
今年以来市场波动不断,不仅仅我们感受深刻的A股、港股表现不佳,外围美股、欧股今年以来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跌。
当中虽有俄乌战事的影响,但从现在来看、美股、欧股甚至事主俄罗斯股市都已经收复战争后的失土(可怜我大A股),全球市场的头号担忧再度回到今年年度大戏—"紧缩"。

01
加速紧缩,美联储快速打脸
鱼头从去年以来,持续提醒伙伴们要留意美联储的紧缩动向。不过随着时间推进,美联储的“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也让鱼头一度困惑,是不是自己的理解或是推演有问题,也持续地自我审视。但无论怎么审视,就是觉得自己的推演没有问题啊(困惑脸)。
结果去年11月的时候,鲍老大亲自出来跟鱼头道歉,喔不,跟美国民众道歉,说自己太不把通胀当回事,紧缩的脚步来得太晚。自此,美联储态度开始大转弯,不仅在3月启动加息,发言更是一次比一次激进。到最近的会议纪要出来直接显示,这把要玩得更大,不仅加息速度要更快,连缩表的动作都要加速。
缩表这个词汇,可能大家比较陌生。其实缩表跟加息是紧缩的一体两面,加息控制的是资金的价格,缩表管的是资金的数量。美联储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印钞票往市场投放资金,中间虽然一度觉得自己过度挥霍,缩表了一小段时间,但20年疫情来袭,美联储再度打开印钞机开始印印印,印到现在的结果,就是美联储的总资产达到将近9万亿美元的可观数字。如果我们把现在的资产跟20年疫情前比,大概是两倍,如果跟08年比,大概是10倍左右。钱印多了,东西自然变贵,这也是当前物价走高的底层逻辑。

02
回归本性,美联储的下一步动向
如果大家把美国股票指数摊开来看,会发现从08年以后,美股除了18年及20年有修正外,一直是一路向北的趋势。除了受惠于龙头股FAAMG在全球的垄断外,更底层的逻辑就是钞票多了,持续进入市场后,导致股价不断被推升,用专业点的话讲就是"金融资产通胀"。因此,掌握美国钞票收与放权力的美联储的动向,自然成为市场非常关注的焦点。
当前通胀已经来到40年的高位,市场预测美联储在今明两年将一直走在紧缩路上,甚至重拾1980年代沃克尔(PaulVolcker)的大紧缩路线。不过,鱼头对此倒是有不同看法,鱼头虽然认为今年多数时间美联储都将持续紧缩,但大概在年末时,或许我们又会看到,那个熟悉的鸽派美联储回归。
考量一:政治要素
首先,鱼头过去一直强调,如果要想要掌握一个人物或是一个组织的动向,一定要从他过去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过去一直强调通胀是"暂时"的美联储,会在去年的11月突然有一个大转向呢?
从经济的角度上看,通胀从去年4月就已经开始飙高,失业率也在9月就回到5%以下了,多数经济学家都喊着该收回宽松政策了,但那时的美联储,都还是持续强调通胀是"暂时"的鸽派模式。如果这次紧缩的最大考量不是经济原因,那么下一个有可能的,只能是政治原因了。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美联储在去年11月大转向之前,有人先出来说话了,那就是美国总统拜登。受高通胀持续对人民生活影响,拜登的民调一路下滑,终于在11月发布记者会,说要开始着手整治高通胀的现象。
好巧不巧,在记者会后,美联储态度也有了180度的转变,而且是快速拉高了鹰派的声量,要打击高通胀,说里面没有政治上的考量或许也过于天真了。此外,其实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变得政治化,也不是没有前例可寻,19年在前总统特朗普的施压下,不寻常理的"预防式降息"的历史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因此在今年11月美国的中期大选前,鱼头认为美联储还是会延续当前的"紧缩态度"。
考量二:经济考量
那至于11月之后呢?鱼头认为,美联储的态度有可能将会再度转变,再度回到我们熟悉的那个美联储,主要原因有二:
1. 从过去的历史上看,当美联储开始紧缩,对美国经济一定会有影响,部分情况是"软着陆",部分情况是"硬着陆",甚至有时变成经济危机。本次美联储在政治考量下,势必将通过更强硬的态度,更快速的加息,来显示自己抑制通胀的决心,因此,对经济的影响也会更加剧烈。鱼头认为,一旦经济开始走弱,美联储将开始收回鹰派态度,甚至重回鸽派。

2. 从更长期的价值观角度来看,虽然央行们不断否认,但鱼头认为,当前全球主要央行正持续地在对现代货币理论(MMT)进行实验。鱼头在此不对这个理论做太深入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将通过无限发债的权力来维持经济,而谁来买债呢?就由央妈自己印钞票买债,来取得平衡。
从08年金融海啸后,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央行开始默默地在践行这套理论,20年的疫情也促使更多的央妈加入这个行列,而这套理论也将使得央行可能需要加大对通胀的容忍度。在这个背景下,鱼头觉得,一旦政治压力减小,经济压力加大后,即便通胀还没回落到目标区间,美联储将不会犹豫的回到宽松之路上。
03
对市场的影响
鱼头曾经提过,一旦美联储开启了加息与缩表之路,不仅美股美债波动会加大,资金回流美国也使得新兴市场的股债市将有更大压力。
美联储越来越鹰派的预期管理下,市场对紧缩的预期也越来越高,如果再搭配上经济下行的压力,全球股市,特别是新兴市场(含港股)可能将在今年的第二季或是第三季出现较大的波动。而一旦市场调整,或许也将在今年出现最好的布局机会。毕竟,在今年年末,我们或许又将看到那个守护市场的美联储,回归。
点赞的你,股票都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