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业绩有点难看,不亏已是凤毛麟角

谢晖购房论 2024-02-07 17:41:55

现在的楼市太有意思了,国央企卖房也不容易了,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也出现在明显的下滑了,根据数据来看,去年百强房企的销售总额为6.27万亿元,同比下降了17.3%,由于价格的内卷和土拍成本一直的高企,也让开发房子这个业务成了薄利甚至亏损的操作了。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A股已有54家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仅6家预计全年净利润实现正增长;8家房企虽然盈利,但盈利水平下滑,净利润同比跌幅均在50%上;49家房企业绩出现同比下降,其中34家房企净利润预亏,总预亏额约486亿元至730亿元。这个亏损体量是远远大于盈利的规模的,很明显,在去年能够赚钱的房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多数房企面临的都是亏损的窘态。

拿绿地来说,在1月30号绿地发布的公告称,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约3600亿元,但是预计2023年净亏损在70亿到90亿之间,而在2022年同期,绿地录得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1亿元,由赚10个小目标到亏掉近百个小目标,这种落差有多难受,恐怕只有绿地自己和绿地的员工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了。而绿地也说了亏损的原因,一个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滑,导致了他们的资产价格下滑;第二个是房地产和基建等相关上下游行业的低迷,持续三年的困难未得到有效的改观,导致了企业营业收入同比的下降,毛利率也在下滑,业绩持续承压。

所以现在调控面临的情况是房企的压力一直顶在前面,因为我们之前也说过,今年上半年还是房企偿债的高峰期,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销售收入,后续这些房企违约的风险必然会继续加剧,甚至可能引发连锁的反应,毕竟前段时间恒大已经开始进入清算阶段了,这是一个信号弹,没有大到不能倒的房企,恒大如此,其他的房企亦是如此。而近期的救市政策也更加频繁和刺激了,在1月26号召开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第一批项目名单相继落地。各地也积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重点城市陆续发布建设计划,同时,广州松绑全市120平以上限购、上海松绑郊区单身购房门槛、苏州放开所有限购,所以短期内的刺激行情还是会有的,不过要持续的话还是相对比较困难。

根据中指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月重点100城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绝对规模处在2016年以来同期低位,整体市场表现较弱,调整压力仍在。所以房企其实慢慢也发现了,没有销量作为基础,守住自己的所谓高价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而央妈一直说要底下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给到房企融资,但是银行也不是傻的,还是愿意把钱给那些安全性更高的国央企或者混合制房企,并不会给那些暴雷的房企或者已经出现危机的企业,这也造成很多房企的雪上加霜,原本的保交楼也就更加艰难了,因为没有以价换量的操作,房企也是无能为力的。

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在楼市最疯狂的时代,咱们的房企数量曾多达6万余家,但经过近些年的大洗牌后,如今留下的房企数量只有1万出头。而这一万多家其实还是过剩的,以美国为例,美国独立法人登记的房产开发商只有500家。而之前有专家预测,咱们的未来只需要10家房企,而今年咱们的楼市业绩是双11的,即销售面积11.1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1.6万亿元,而按照业内预测的话,未来房地产市场将维持在10万亿左右的规模,参照发达国家头部房企6%左右的市占率来计算,头部房企的销售规模会在6000亿左右的,所以,随着三高模式的失效,很多房企都在面临转型甚至直接倒闭的局面了。

所以其实不是房企自身的眼光和实力有多么厉害,而是这个时代造就了这么多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房企,过去的地王不断出现,然后价格不断水涨船高,客户买房买的爽,房企卖房卖的爽,地方卖土地更是数钱数到手抽筋,但是这种高杠杆和高周转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环境了,市场在不断收缩和洗牌,能够开发的好地块也越来越稀缺,外围的郊区靠概念和几个地铁站也没办法把人流拉过去了,造城是很难的。

要知道,广州都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打造出了珠江新城CBD,其他城市有这个财力和耐久力吗,估计会更加难,所以大家也能看到,很多前几年被套牢的炒房客都是在所谓的新区、新城买房被套牢的,被未来的概念吸引和束缚住了,但是房企都在逐渐谨慎拿地和开发的时候,作为普通购房者,还是要思考一下自己的杠杆能加多大,炒房致富可能只存在过去了。

0 阅读:245
评论列表
  • 2024-02-10 07:41

    你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绿地2年不拿地存货减值计提都过百亿,那些疯狂拿地的又该计提多少呢,像万科和保利

谢晖购房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