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8:欧洲近现代国家的兴起

永哥历史 2024-08-02 19:52:40

1、按照查尔斯·蒂利的专著《强制、资本与欧洲国家》研究结论,军事竞争与战争在欧洲近现代国家兴起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欧洲近现代国家的兴起是一个战争塑造国家与国家制造战争的互动过程。

2、封建主义体制从公元7到8世纪逐渐在西欧兴起。在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欧洲都处于封建主义体制支配的时期。封建主义体制完全不同于君主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而是一种由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及其领地构成的松散体系。

3、在封建主义体制之下,国王或君主只是一个较大领地范围内的最大领主,国王跟他的贵族之间其实是封君与封臣或领主与附庸的关系——这是一种基于土地又结合了政治军事权利和义务的复杂契约关系。作为领主的国王要给作为附庸的贵族提供土地,同时给他们提供保护,而附庸需要对领主表示效忠,同时需要为领主提供军事与财政上的援助和支持。

4、公元1000年前后,整个欧洲版图上存在着几千个这样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政治实体。尽管当时的欧洲曾经兴起过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等貌似统一的大型政治体,但封建主义体制仍然是它们内部的基本政治形态。

5、从逻辑上说,面对不同政治实体之间的军事竞争,任何一个统治者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政治生存。而要想在军事竞争的格局中实现政治生存,就要发展一个比较强大的武力系统。要想建立一个比较强大的武力系统,就需要依靠覆盖全国的税收系统的支撑。于是,统治者就要把纵向一体化的官僚系统建立起来。但由于当时是欧洲的封建主义时代,统治者试图这样做就会面临两种主要的阻力。

6、从内部看,就是贵族对于君主这种国家构建努力的抵制。由于封建主义体制下的实力结构、制度规则与观念体系,贵族对于统治者的这种政治努力进行抵制是非常正常的,其力量甚至可能会非常强大,甚至最终可能会让统治者无所作为。

7、从外部看,统治者还面临着跟其他对等统治者之间的政治与军事竞争。如果一个统治者能够打赢跟邻国的战争,他不仅能巩固自己的政治领地,甚至有机会开疆拓土,掌控更大规模的领地,进而有机会控制更多的人口,筹建更大规模的军队,巩固内部对于贵族集团的支配性优势,形成国家构建的良性循环。反之,内部贵族的讨价还价能力就会上升,这样,就会形成国家构建的恶性循环。

8、在欧洲的中世纪,支配性的战争模式是重装骑兵作为进攻力量和城堡作为防守力量的结合。城堡是贵族的驻地。国王需要发动对外战争时,贵族就带上数量不等的重装骑兵跟随国王并肩作战。这种战争模式,赋予了拥有重装骑兵的贵族在武力资源上的巨大优势。

9、在这种战争模式中,重装骑兵是主要的进攻兵种,城堡则是主要的防御设施。两者相比,城堡作为防御力量还是占有优势。重装骑兵与城堡的结合支配了中世纪的战争。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贵族势力强盛的一个技术条件。

10、火炮经过技术改良,到中世纪后期已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杀伤力的进攻武器。当重型火炮传入欧洲以后,重装骑兵这一曾经令人生畏的进攻兵种就失去了威力,城堡这一原先有效的防守设施也不再管用。这样,重型火炮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君主与贵族之间的武力资源结构,打破了原先的平衡。

11、相对于一般贵族,君主在购置重型火炮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君主毕竟要远比他的贵族更有实力。到了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的有为君主们就凭借重型火炮这种新式武器装备,轰开了原本固若金汤的城堡,也使得重装骑兵的优势荡然无存,进而获得了相对于贵族的支配性优势。

12、一般认为,公元751—911年的法国加洛林王朝是欧洲封建主义体制的发源地。但在12世纪的法国,“国王只是诸多诸侯中间的一个”,几位主要的公爵与伯爵“在人员、土地与收入上同他们的君主一样强大”。13世纪左右,法国王权开始逐渐增强,封建贵族的特权则逐渐削弱,并最终在17世纪的路易十四时代塑造了欧洲大陆最具典范意义的绝对王权,法兰西君主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的构建终于完成。

13、俄罗斯历代君主在国家构建上的政治努力,背后的根本逻辑仍然是军事竞争驱动的国家构建,包括发展强大的武力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税收系统与创建纵向一体化的官僚系统等。俄罗斯国家构建过程的特殊性可能在于,原先的莫斯科公国以东的广大地区当时还存在大量尚未被其他强权控制的大片领土。这种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对于后来造就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14、跟法国、俄国这两个比较成功的欧陆国家构建案例相比,欧洲大陆上的同一时期更多的则是国家构建较为失败的案例。按照查尔斯·蒂利的估算,从公元1000年左右到公元2000年,欧洲的各类政治实体从数千个锐减为几十个。这意味着,欧洲大陆有超过95%的政治实体不仅无法实现成功的国家构建,而且无力维系自己的相对独立与政治生存。

15、在欧洲政治从中世纪向近现代演化的过程中,波兰一度是一个领先者。1569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签署协议,联合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其面积最大时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堪称欧洲主要大国之一。但两百年之后,这样一个一度在17世纪击败过俄罗斯的欧洲大国却遭遇了被瓜分的命运,即1772年的奥匈帝国、普鲁士与俄罗斯三国瓜分波兰,史称第一次瓜分波兰。

16、按照蒂利的理论,国家间的军事竞争要求波兰—立陶宛联邦推进有效的国家构建,进而获得捍卫自身政治生存所需的军事力量。但由于君主与贵族之间的权力结构难以实现再造,由于贵族权力太大而国王权力太小,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武力上比较强大、财政上能统一、能实现纵向一体化官僚制管理的现代国家模式。结果,波兰—立陶宛联邦就从欧洲版图上消失了。

17、在当时欧洲的多国竞争体系中,波兰—立陶宛联邦尽管拥有今天看来政治文明程度较高的贵族共和制模式,但恰恰是这种政体模式的牵绊,竟然使得该国难以在政治竞争格局中生存下来。所以,在人类政治演化过程中,不同政治物种的生存或毁灭,绝不是基于应然的逻辑,而是基于实然的逻辑,不是最高级的物种得以生存,而是最适者得以生存。

0 阅读:1

永哥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