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4:莱奥纳多·达·芬奇

永哥历史 2024-08-13 20:32:39

1、《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声名、荣誉及其普遍性,几乎把达·芬奇的其他的杰作都掩蔽了。达·芬奇的作品所给予观众的印象,正如法国悲剧家高乃依的一句名诗:“一种莫名的爱娇,把我摄向着你。”这超自然的神秘的魔力,的确可以形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神韵。

《蒙娜·丽莎》,油画,1503-1505年,77×63cm

2、然而这销魂的魔力,这神秘的爱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当然是来自脸容的神秘,其中含有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所谓“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就在这恍惚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着,等待别个音符的应和。这呼喊即有销魂的魔力与神秘的烦躁。

3、“蒙娜·丽莎”的神秘性正隐藏在她的微笑之中!单纯地往两旁抿去的口唇便是指出这微笑还只是将笑未笑的开端。而且是否微笑,还成疑问。……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志呢,还是处女的童贞的表现?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4、然而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欢乐。

5、“蒙娜·丽莎”的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最缥缈、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之故。这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6、“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部。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脸部轮廓之稍有棱角者以此。画面中的眼神蒙着一层怅惘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协调。达·芬奇是发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

7、“蒙娜·丽莎”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蒙娜·丽莎”的手,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8、我们可以注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了何等的艺术手腕,以黑发与纱网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最后之晚餐》,壁画,意大利米兰圣马利亚感恩教堂餐厅,1495-1498年,460×800cm

9、《最后之晚餐》是达·芬奇同样著名的杰作。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10、在画面的布局上,一直以来都是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或坐或站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11、耶稣在全部人物中占着最重要最明显的地位,第一因为他坐在正中,第二因为他两旁留有空隙,第三因为他的背后正对着一扇大开着的门或窗,第四因为耶稣微圆的双目,放在桌上的平静的手,与其他人物的激动惶乱,形成极显著的对照。使徒们都对他望着,他却不望任何人。耶稣完全在内省、自制、沉思的状态中。

12、十二个使徒,每侧六个,六个又分成三人的两小组。达·芬奇多为避免这种呆板的对称流入单调之故,又在每六个人中间,由手臂的安放与姿态动作的起落,组成相互连带的关系。

13、耶稣右手第一个,是使徒圣约翰,最年轻最优秀、为耶稣最爱的一个。右手第二个是不忠实的犹大,听见了基督的话而心虚地直视着他,想猜测他隐秘的思念。他同时有不安、恐怖与怀疑的心绪。手里握着钱,暗示他是一个贪财的人,为了钱财而卖掉他的主人。

0 阅读:1

永哥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