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后,东野上下兴高采烈,唯有1纵不开心:我们就没放几枪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11-04 11:37:30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正式打响,经过52天的激战,最终东北全境解放。

此次战役,共歼灭国军多达45.2万人,更重要的是,辽沈战役的胜利,大大推进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全国解放也指日可待。

所以按理说,在取得如此重大胜利后,理应高兴才对,但就当东野全军上下一片兴高采烈之际,李天佑的1纵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甚至还十分的不高兴。

咋回事?没捞上仗打给闹的。

一、

看过电影《大决战》的人,都应该记得这么一个情节。

在辽沈战役开打之前,101几度犹豫,最终在罗帅的劝导下定了作战决心,而在安排具体军事部署时,他最后提到的就是“一纵做总预备队”。

除此之外,还有塔山阻击战期间,由于敌军火力凶猛,加上玩了命的攻击塔山阵地,差点让守在这里的四纵扛不住。

关键时刻,下面的人请示是否调用作为总预备队的一纵,在谨慎考虑后,101并未同意。

为何把一纵作为总预备队,又为何在紧急时刻仍不动用一纵?难道是一纵的战斗力不行吗?当然不是,可以说,一纵的战斗力相当的强悍。

一纵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部队,该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当初彭老总在领导了平江起义后,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红五军,而红五军,便是一纵的前身。

进入抗战时期,该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343旅686团,在平型关大战中,686团作为师主力部队投入了战斗,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之后,该部转战晋冀鲁豫地区,并在1939年被编为山东区第1师后挺进山东,是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骨干力量。

到了抗战胜利,为解放东北,山东军区第1师、第2师又挺进东北,并与在东北起义的第111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

而在一纵成立前后,打了好几场漂亮仗,正是这几场战役,奠定了一纵的地位。

第一个漂亮仗,便是秀水河子歼灭战,1946年2月,国军以三个美械师的兵力,自北宁路至新民一线向辽中、法库方向进攻,企图将驻守在这一带的东北民主联军赶走,以维持其北宁线的运输。

面对敌人进犯,东北民主联军丝毫没有退缩,对敌一番痛击后,将其逼至秀水河子一带,原本想着敌军会知难而退,但谁料敌人始终赖着不走,反而不断尝试向我东北民主联军的总部进犯。

鉴于此,东总首长就下令,歼灭这股龟缩在秀水河子的敌人。

接到任务后,一纵(当时还是东北民主联军直属一师)面对敌人的美械装备部队,毫无怯意,反而发挥出了敢打敢拼的作风,经过激战,最终将敌大部歼灭。

此战,一师得到了东总的高度赞许,不仅如此,中央军委也发来了贺电,而国军将领杜聿明当时不得不承认,“以秀水河子战斗经验来看,共军日益强大,战略战术非常机动神速,势非增加兵力不可。”

在此之后,一纵先后又参加了“三下江南”“四战四平”等战斗,而在这几场战斗中,一纵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靠着辉煌的战绩,成为了东野的头等主力之一。

所以说,一纵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强悍,但这么一支如猛虎一样的部队,为何在辽沈战役中却被当做预备队使用呢?

实际上,能被当做预备队使用,也是对一纵能力的一种认可。

进入近代之后,预备队是相当“尖刀”的军事力量,也是能在关键时刻能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力量,因此,但凡担任预备队的,无一不是战斗力过硬的部队。

也只有战斗力过硬的部队,才会在最危急的关键时刻,左右战局的走向甚至胜负。

所以,把一纵作为总预备队,是东野首长对一纵的信赖,也是对一纵能力的肯定,这对于一支部队而言,是一种无上的殊荣。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担当总预备队,对一纵来说也是一个“遗憾”。

这么说的原因就在于,在整个辽沈战役期间,作为头等主力之一的一纵,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没能投入到战斗之中去。

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毕竟看着兄弟部队打的激烈,自己却受命令的限制不能上场,这样的局面,真的是让人着急无比。

尤其是眼睁睁地看着头功都被兄弟部队拿去,一纵上至虎将军长李天佑,下至普通战士,早已按捺不住了。

二、

而在塔山阻击战期间,一纵几乎有了一个上场的机会。

为啥说是几乎有了上场机会呢?很简单,在塔山阻击战战况最激烈的阶段,防守在这里的四纵,一度被突破了阵地。

塔山并不是山,而是锦西与锦州之间一个只有百十人的小村子,这里一边与锦州湾相连,另一边则挨着白台山,最窄的地方只有十二公里宽。

而东野当时的作战计划是先拿下锦州,这样就能在消灭锦州守敌的同时,彻底封闭东北敌人南逃通路。

但国军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为了挽回败局,国军组建了11个师的东进兵团企图驰援锦州,而塔山则是其必经之路。

所以,要想不让敌人增援锦州,保证攻下锦州的顺利进行,那么在塔山挡住敌人不让其前进就成了重中之重。

战斗打响后,国军的进攻极其猛烈,其54军、62军先后多次发起集团冲锋,但始终无法突破我塔山阵地。

期间,国军为突破我军阵地,其飞机、大炮疯狂倾泻炮弹,塔山附近的泥土被炸松了好几尺,可想而知当时的战况有多激烈。

而在当年的10月13日至15日这几天里,是塔山阻击战最为激烈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号称“赵子龙师”的国军独95师被派上场后,战况更是达到了白热化。

独95师是以西北马家军为基础编组而成,该师极为悍勇,以不怕死,敢牺牲著称。

而在塔山阻击战中,独95师替下伤亡巨大的62军和54军后,采取了集中优势力量、波浪式的冲击战法,并在自身装备优势以及陆海空三军的重火力支援下,一度给四纵造成了极大压力。

所以,期间两军打的是极为激烈,而四纵的阵地也一度被突破。

得知四纵打的极为艰苦,一纵的李天佑当即就把电话打到了四纵司令员吴克华的跟前,表示一纵随时可以支援上去。

由此可见,李天佑真的是求战心切。

但最终,吴克华表示自己手中还有后备力量,所以暂时不需要一纵的帮忙,而据一纵的老人回忆,当时李天佑多次要求把四纵换下来,但吴克华始终坚决不让。

最终,四纵圆满的完成了阻击任务,这么一来,一纵自然就没能派上用场。

可以说,塔山阻击战是一纵在辽沈战役中唯一一次几乎能上场的机会,但由于四纵也同样战力非凡,所以一纵只能继续当预备队了。

而在之后的锦州攻坚战中,整个战斗过程要比预想中要顺利不少,从当年10月13日东北我军控制外围,到14日上午向锦州发起总攻,再到15日的拂晓,东北我军的各突击集团,相继歼灭了守军主力后在城内胜利会师,整个作战过程就是一个字,快。

能这么快,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军的优势兵力和火力,当时负责攻城的有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外加六纵17师,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仅用一天时间就全歼守敌,也是必然的结果。

但这么一来,作为总预备队的一纵,就又一次作了壁上观。

几场重要的战役都没能上场,自然让李天佑以及一纵的官兵着急无比,但没办法,他们的任务就是预备队,没有上级命令,肯定是不能动的。

而这也正是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一纵闷闷不乐的原因,用李天佑的话来说就是,“就没放几枪”,确实,在辽沈战役这样重要且规模庞大的战役中,一纵的贡献客观来说,的确没法与其他几个纵队相提并论,所以,这也成了一纵上下的一个遗憾。

三、

当然,一纵的遗憾东野首长也看在眼里,而很快,一纵这头猛虎就出山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野改编为四野,一纵则改编为三十八军,之后四野百万大军入关,为了促使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天津攻坚战。

而最开始,傅作义对国军在天津的防御也是信心十足,他派出的谈判代表邓宝珊,就在谈判中表达了这份自信。

当时谈判过程中,邓宝珊就对东野计划三天拿下天津十分的不以为然,他觉得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能拿下来就已经不错。

鉴于此,我军决定让事实说话。

在总指挥刘亚刘将军的部署下,三十八军与三十九军并肩自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统一指挥则由李天佑负责。

天津战役,是我军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之一,而能在这次硬仗中担任主攻,三十八军是上下个个摩拳擦掌。

1949 年1 月14 日上午10 时,天津战役总攻打响,三十八军勇往直前,很快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看到战士们如此勇猛,历来喜欢靠前指挥的三十八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曹里怀也坐不住了,在得到李天佑的批准后,曹里怀与113师长贺东生亲自奔赴前线,并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为攻击受阻的战士们开路,最终扫清了阻拦之敌。

最终,在三十八军以及兄弟部队的猛打猛冲下,只用了不到30 个小时,就拿下了国民党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城。

而在天津战役中,三十八军是第一个突破城垣,又率先冲进天津警备司令部的部队,解放天津,三十八军当属头功。

在此之后,三十八军投入了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先后转战13个省,打出了一场接着一场的漂亮仗。

而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三十八军更是力压装备精良的美军,取得了歼敌1.1万余人的辉煌战绩。

至此,“万岁军”名扬天下。

在三十八军的战史上,辽沈战役未能与兄弟部队一样战斗在一线,确实是个遗憾,但同时也是一种殊荣,能作为总预备队,是上级对该军的最大信任与认可,而三十八军之后的战绩,也无愧于“万岁军”这一荣誉。

1 阅读:989
评论列表
  • 2024-11-14 20:43

    38军改为集团军,现在都还是陆军第一王牌军[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史晓生追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