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军迷们对于十大元帅人选的争议不是很大。
因为相对于其他的衔级,元帅军衔是更充分地考虑了将领们的资历、军功、职位、山头等综合因素。无论拿掉或换上其中任何一位,都会引起新的不平衡。
但是对于十大元帅的排位顺序,除了前两位,也就是朱德与彭德怀无争议外,其他八位的顺序,经常会被人们在茶余饭后所争论,所探讨。
这个排位的产生过程,在当时是令上层领导们所头疼的,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与表决形成的。
其实,我们从结果来看,元帅排位顺序的确定原理也很简单,没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只需根据各位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任职加适当的微调便可以出炉。
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是元帅们在抗战初期的任职就基本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排位顺序。
我们下面就来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红军接受改编成为八路军时,朱德与彭德怀分别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二人排元帅前两位是顺理成章的。
接下来的三到六位,是八路军的三个师长与新四军的军长,分别为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初创时期的新四军军长叶挺与副军长项英都牺牲,改编时任支队长的陈毅后来任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长)。
八路军的师与新四军都是师级单位,是一个级别。由于八路军的师无论从实力、战绩等来看都比新四军强,还有不能否认的就是,八路军属于中央的嫡系。因此,在元帅的排序上,八路军要靠前,所以陈毅排三人之后。
而八路军的三个师长中,林彪为115师师长,115番号数字最小,按常规由小到大排列在先,紧靠朱彭二人,位列探花,顺其自然。
如按这个顺序,接下来本应是番号次大的120师师长贺龙,但从实际结果看,产生了偏差,作为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排在了贺龙前面。
据说,当时这个排位出来后,私下里贺龙是略有不服的,认为自己都应排在小字辈的林彪前面,更别说要屈身于刘伯承之后了。
贺龙的情绪合理否?我们下面就将贺龙与刘伯承来比较一番。
红军时期的贺龙
我们把视线先回到军队的初创时期。
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公认的建军第一枪,在军史中的地位无可撼动。而贺龙是起义总指挥,他的20军是起义主力,他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前委书记周恩来。
而此时,刘伯承的职务是参谋团团长,在一众领导人中排名第5。
就建军大业而言,也就是在资历方面,贺龙是要高于刘伯承的。
到了红军时代,贺龙在南昌起义后,回到家乡拉起一支队伍,越战越勇,后来的红2军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长征中,贺龙的红2军团与萧克的红6军团会师,再后来合并为红2方面军,贺龙出任总指挥。
虽然红二方面军比之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来说比较弱,但这个职务基本是红军将领所能达到的天花板级别,和红4方面军的徐向前并驾齐驱。
而刘伯承在中央苏区的红军总部工作,长时间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关于这个总参谋长和方面军总指挥谁大谁小的问题不太好用后世的标准来评判。
但大体上,在那个年代,参谋长的地位是不太高的,不会比属下方面军总指挥重要。
在这个时期,贺龙也是要略胜刘伯承一筹的。
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中,贺龙任八路军120师师长,刘伯承任129师师长,两人在地位上是相当的。
但是,后来的129师是三个师中发展最好的。无论从歼敌数量、根据地面积以及人员数量上,战绩要比120师好得多。
这个时期,二人相比,刘伯承无疑是要领先贺龙的。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的二野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南京和武汉之间狠插一刀,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一如既往地稳定而高效。
随后,刘邓大军与陈粟的华野密切配合,打下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随后从东打到西,解放了大半个中国。
反观贺龙,在解放战争中,由他麾下120师衍生的西北野战军交由了彭德怀指挥,自己则出任了西北军区司令员,离开了战斗一线,主要任务是给西北野战军当后勤大总管。
当然这也是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如果说彭德怀是解放大西北的第一英雄,那贺龙就是第一幕后英雄。
此后,贺龙只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率领18兵团挂帅南征入川,而刘伯承和邓小平也十分友好地把抢占成都的头功让给了贺龙。
这段时间刘伯承的总体功绩也是要比贺龙占很大优势的。
综合评定,早期是贺龙比较突出,而后期刘伯承的表现很是亮眼,但就总体贡献来说,刘伯承排在贺龙前面是合情合理的。
刘伯承
我们接着返回上面的话题,元帅排序中除了这点小偏差外,后面的四位,也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与叶剑英的排序,也基本符合本文逻辑。
罗荣桓在八路军改变之初是115师政训处主任(实属副师级干部),不论是按番号从小到大排列,还是按照其在恢复政委制度后出任政委,他的排名紧随师长们排列,也是合理的。
而徐向前与聂荣臻的排位,是徐八聂九。在抗战初期,徐聂的职位都是副师长,理应按番号顺序,聂的115师副师长要排在徐的129师副师长之前。
但这点小偏差与上述刘贺的逻辑是一样的,革命初期作为最强大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虽然后期因客观因素发挥没那么亮眼,但与聂比起来,徐在总体贡献上是要优胜于聂的。
况且,同样作为115师已经有一位副师级的罗荣桓排到了前面,按顺位也应轮到129的徐向前了,且还不说徐作为红四方面军山头代表这一重要因素了。
罗瑞卿、聂荣臻、徐向前、陶铸、叶剑英、陈毅、刘伯承、林彪、贺龙和罗荣桓
而排在最后一名的叶剑英,时任八路军的总参谋长。参谋长这一职位在解放前是没有当今地位高的,甚至要居于政治部主任之下。
而且,叶剑英的这一职位多属于挂名性质的,在抗战时期,他偏重于搞统战工作,实际上参谋长的重任在副手左权那里。
再者,跟上述元帅们比起来,叶剑英没有一线带兵打仗的经历,在军功上是要逊于他们的。
所以,叶剑英排名最后也是合乎逻辑的。
综上,我们可以说,1955年十大元帅的排序,基本上是根据抗战初期的任职进行排列的,即总部正副总指挥、师级(新四军军长)、副师级、参谋长。
(完)
贺帅虽然排第五,但军衔证书编号却是001,也是对他创军功劳的充分肯定。
具体原因没说完整,但元帅排名更多是在于多方面的因素来考量来定位的。
后面几位都有高几位的理由,但是前五却没有靠后的理由
徐向前资历功绩应该前6
徐帅的应该高几位
论战绩杀敌数量收复土地从10万打到百万军团林第一!
更正一下:新四军是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央根据地留下的后勒留守人员,也是嫡系!
叶挺如果没牺牲,肯定也是元帅。
陈老总是湘南起义的领导者,是新四军的创建者,所以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
军费和情报机构负责人是叶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