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聚兴布店的沿革——绸缎老店恒聚兴忆述(2)

看文史观冷暖 2024-04-24 03:19:50

恒聚兴布店的沿革——绸缎老店恒聚兴忆述(2)

恒聚兴布店最早成立于张家口,它是张家口地区恒字号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财东在其它恒字号分得红利之后,为了扩大资本、发展事业利用红利变为资本而新建立的商店,属于恒字号较年轻的企业。它的资本来源于河北省新河县尧头村高家。

据说,这家是靠经营商业起家,开始于清朝末期,由于张家口是通向外蒙的要道,外蒙的皮毛牲畜要来这里销出,布匹、茶叶和其它日用品要从这里运往外蒙,这就形成了极为繁华的贸易市场。高家正是利用这一市场发展起恒字号集团。

在恒聚兴成立之前,这里已经有了高家最早的企业“魁兴高”和“恒德同”、“恒德永”三家,在宣化还有“恒顺成”、“恒德成”,都是经营布匹为主、兼营绸缎。在当时还规模不大的张家口市拥有四家恒字号企业已经是很引人注目的了,特别是其中的“魁兴高”资本雄厚,能经营大宗生意,在张家口很有权威。抗日战争前该号的经理于品卿也是该市商务总会的会长,沦陷时期于品卿是张家口地区的维持会会长,后来竟当上了伪蒙疆自治政府副主席,从这可以看出恒字号资本在张家口的重要影响和声望。

恒聚兴布店就是在这样一个“优越环境”里诞生的,民国初年其仅是张家口路边一家很不起眼儿的门面,开始的资金已不可考,据说初开张的几年经营还是很好的,每三年账期都有红利可分,东伙也还满意。后来,随着外蒙通商贸易隔绝生意逐渐萧条下来。恒聚兴成立时间较短,资金不够雄厚,难以应付各种局面,于是开始向西移动,客观上京绥铁路已向西延伸,新通车的地方就为商业提供着较好的机会。

恒聚兴就是在丰镇通车之后,先于民国七年(1918年)在那里开办了分号。但时间不长,一部分顶生意的掌柜和主要的大伙计领了新股东的投资离开恒聚兴另开新业,留下的人不好维持,于是由总号又派来人员共同准备继续向西转移;转移的另一个原因是:丰镇仅是一县城,从资金和营业规模上考虑达不到恒聚兴扩大和发展的要求;这时归化城即将面临通车,因此决定把分号由丰镇转移到归化城,这是恒聚兴向西转移的第二站。

民国九年(1920年),归化城通火车的前夕,丰镇恒聚兴的人员雇上骆驼队,带上商品几经辗转跋涉来到当时还很偏僻,城市零售业很不发达的归化城。

恒聚兴以高价租到土默特士绅武尔公的三间门面房和一个不大的后院,经过几次的改修、扩建,把低矮的小房扩大成三明三进的前脸门市和两间入深的侧面后柜,共有了八间的营业面积。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可观的大店了。其门面按京庄的设计把“前罩”修得很高,门市并没有楼房,但它的“罩墙”比二层楼还高,高大的“罩墙”镶嵌着“恒聚兴绸段店”六个大字,顶部中间和两侧塑着三头绿色狮子,给人一种雄威的感觉。

恒聚兴是东路帮首先进入这里的大户之一,开张后经过几年的经营站稳了脚跟;在包头通火车后,又把张家口的总店人员移到包头前街开了门市。这时经股东商议,归化城以掌柜王治安为首成总店,以乔静波为首的包头恒聚兴为分店;归绥市恒聚兴有两句数字密码:“丰恒来塞外,十字大发财”,正反映了这一段历史。

1 阅读:14

看文史观冷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