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忆:木门寺、红军城,寻觅先辈的足迹,瞻仰血染的风采

青林知青 2022-08-18 14:05:18

英雄今何在,巴蜀漫山花

自有学习能力开始,红军的事迹便是脑海内占比重最大的存贮,那时,通过如《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等书籍,了解了那段历史,对在那个峥嵘岁月中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生命的英烈是崇敬有加。

从娄山关上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经由六盘山上的“红旗漫卷西风”,终于“三军过后尽开颜”,背诵这些诗词,更加深的印象。

后来的《长征组歌》,以及舞剧《东方红》的精彩,使我们这一代人对土地革命时代的理解,俱集中浓缩于红一方面军身上,都能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出,而对其它如二、四方面军和散布于各地的红军游击队,以及如陕北根据地这样大大小小的红色政权,了解甚少。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中央红军,当局自然是倾尽全力地要将其剿灭,投入的兵力均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即使在长征途中,紧紧跟在后面追剿的也有数十万嫡系部队,战斗的激烈程度相比于围剿其他地区的地方杂牌军,肯定也要高得多。

我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广元,这里是红四方面军所开辟的最大根据地,他们在这里坚持了近三年的时间,在我下乡的青林公社及周边很大一片区域,是红军建立的红坪县,对面小学校是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而我们知青所住的院子,则是红四方面军的军部。

红四方面军自鄂豫皖苏区建立后,从宁强、青川的阴平古道等地一路走来,最后落足在在川北地区,建立了以通江、南部和巴中为中心的根据地,广元的旺苍亦是其势力范围。

因广元县城有国民党重兵驻防,如后来的悍将张灵甫便驻扎在广元三堆坝,依当年红军的实力是很难攻破的,所以,红军绕过广元县城后,避实就虚地一路东去,最后驻足于川东北,在此建立了仅次于井冈山的红色政权。

趁着暑假的空隙,由深圳回到了广元,这次准备了却一个心愿,去追寻一下红军在广元留下的足迹,那段红色的记忆贮存在心中已经很长时间了,特别是我们广元的旺苍县,留下了大量红军遗迹和故事,于是,冒着酷暑,踏上了圆梦的行程。

旺苍有个规模很大的寺院,名叫木门寺,记得以前写唐太子李贤一文时便知道这个地方,那儿有片“晒经石”,是李贤被母亲武则天贬去湖北时,路过这里小住了一阵。

他时常同寺中的方丈在此交流,后来上官婉儿来看望他时,他已被逼自尽,于是婉儿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由巴南赴静州》诗。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米仓山青碧,残阳亦如泣;现在的木门寺早已不存,旧址已改为“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但从规制来看,以前是一座相当大的建筑群。

据史料记载,木门寺古名老颧寺,建于南梁,隋朝时被毁,唐代重又修建,四周大树参天、翠竹葱茏、青幽深邃,青龙寨雄踞其后,金鱼河蜿蜒于下,寺内僧众虔诚诵佛念经,晨钟暮鼓,香火十分兴旺。

入得门来,边上的长廊中,是当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治宣传标语,而晒经石上早已风化剥蚀得分辨不清了。

1986年的木门寺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

至今剑门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这首诗说的就是诸葛亮在此设伏兵射杀魏大将张郃的事,尽管与史实有着很大的差距,但也可以看出,木门作为入川的主要通道,其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也可以称为川陕苏区的“遵义会议”,参加的人员有百余人,中心议题是统一思想,如何粉碎川北军阀田颂尧的“六路围攻”,以及建立苏维埃政权和扩大红军。

在会议精神的指导下,红四方面军不仅迅速地打退了敌军的围攻,并且根据地也得到大幅度地扩张,形成了总面积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五百余万,军队有五个军,共计八万余人,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红色政权。

在纪念馆中,陈列中许多相关的红军遗物和图片,那一支支步枪和一挺挺轻重机枪,以及众多红军将领的照片,让你瞬间能感受到,在那火红的岁月,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情怀,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旺苍的红军遗迹很多,最著名的当然是红军街,它隶属旺苍县东河镇,由三条长街和两条小巷构成,当年这里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也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驻地,一个小镇上,集结着46处红军遗迹,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遗址点最多,也是最集中的红军遗址群。

道路不算宽,两边俱是木架穿斗、青瓦铺盖顶的木屋,虽能看出是时间不长的新建筑,但亦能想象得出,作为川陕苏区首府,当年这个小镇上的热闹景象,两边插着红军战旗的青石板上,红军们穿梭的身影,便一直在我眼前闪现。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部旧址

红军在这里总共驻扎了近三年之久,各种工厂聚集于此,如被服厂、造币厂等等,也建立了一些新兵种,比如中国海军的前身水兵连,便是在这里诞生,另外,共产少年国际先锋师和妇女独立师等,都是在这个地方成立。

川陕省工农银行旧址

“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广昭”、“陕南”和“西渡嘉陵江”三大战役,一路向北,同中央红军汇合,随即,部队全部撤离旺苍北上,踏上了长征的艰难征程。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尚未到达延安时,便被组成了西路军,为打通国际运输线,东渡黄河杀向了河西走廊,最后在“青海五马”的全力围攻下,全军覆没。

戈壁滩上,红五星汇聚在镰刀斧头辉映的旗帜下,形成了铁流滚滚,祁连山下,杀声震天,身着单衣的将士们,在严寒中同强敌拼死血战,最终,铿锵热血,漫天黄沙,两万八千余将士中,仅有极少数回到了延安。

旺苍,怎么说都是一个小城,但是,曾经的旺苍人为革命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仅有十万人丁的旺苍,就有万余人参加了红军,而其中就包括三千余名女性,他们是妇女独立师的根底,也是西路军折戟河西,最令人扼腕的悲壮。

走在红军城中,处处都能看见当年红军将士们的风采,在红三十一军军部中的墙壁上,看见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心中便阵阵地悸动,而更多名字是陌生的,他们倒在了革命道路的征程上,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一张。

革命战争的残酷和形势的严峻,许多人没有走到最后,他们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中,成为后世景仰的行列;或者,因各种原因,有些人离开了革命队伍,从而被历史遗忘,比如,曾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曾国辉,更有甚者,有些人成为被历史谴责之人,如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张国焘。

但是,在最初红旗飘飘的队列中,曾经有过他们的身影,也为革命的成功作出过贡献,我们是不应该将他们忘却的。

走过这红军城,每一块青石板上,似乎都残留着先辈的足迹,这周围的每一座高山,犹如巍巍丰碑,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见证了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

青海700余名“小红军”现身旺苍红军城

战火劫后,遗址尚存,寻初心到此,巴蜀三月花啼血;

盛世今逢,春秋流光,问英雄何在,江山一酹泪沾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多少先烈舍生忘死,化作秦巴山蓬勃铿锵的脊梁;红尘中,那来自远方的呼唤,都是烈火中那首长歌中的诗行,让我们这些后人在红军城中,去那红色的岁月里,打捞着远去的激情和昂扬。

0 阅读:11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