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来住的,但也不止于居住。
大到不同能级的城市,小到城市中不同区域,相同的房子有很多,价格却天差地别,说到底还是房子能占有的资源不同,如交通、商业、公园绿地、医疗、教育等。
而在这些资源当中,不管是基于自身需求,还是房产的保值增长,教育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存在明显的分化,不同区域、学校之间的师资、成绩差距明显。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为了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肥2016年率先探索“集团化办学”,成立“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教育集团”,2018年,合肥各区、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
所谓集团化办学,是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的办学体制,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名校和各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各校之间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
一时间合肥遍地名校,如蜀山区的50中教育集团、庐阳区的45中教育集团、包河区的48中教育集团、滨湖区的46中教育集团和瑶海区的38中教育集团等等,除了新建学校,一些原来的中、小学也纷纷加入各教育集团。
在教育集团化初期,市场和家长对于教育集团化保持了很高的热情,也带动了房价的上涨,不过随着教育集团化的普及和时间的推移,个个都是“名校”,大多加入教育集团的学校也并没有“焕然一新”,购房者对“名校招牌”越发理性。
毕竟教育是一门系统学问,也是最难或者说是不可能批量化的一项工程,一所学校从成立到拥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师资力量,中间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正与完善,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除了极少数小规模内部学校或有特殊政策的学校,真正的顶级名校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沉淀,这也是为什么合肥真正的顶级名校都在老城区,后期发展的新区中目前也只有一个50中天鹅湖新校可以算顶级名校,但也是经过了十多年时间的发展。
所以对教育重视的家长更往会头部学区集中,虽然楼市一直下行,网上关于学区房不行的传言也一直不绝于耳,但从班长之前统计的顶级学区房2022和2023年成交价对比,相对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
大幅下调的都是一些教育集团化之下的“名校”,真正经过时间验证顶级学区依然很受欢迎,不过一档学区内部也在分化。
但一档学区固然好,并不是适合所有家庭,一是很“卷”,对父母和孩子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接受或者适应不了,顶级学校不一定是好选择。
二是成本高,一档学区因为建成时间早,片区内以老房子居多,想兼顾上学和居住,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如果只挂户,通勤也是难题。
而且还要平衡工作地点和学校所在地,所以很多有学区需求的买房人,更倾向与买一个拥有中上学区,又具备很好居住属性的房子。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合肥的学校是不容许公布成绩的,而且很多新建学校,也没有出成绩,如何去选择一个较为优质的学区?很多买房的选择是:生源房!
现在学校尤其新建学校的硬件是不用说了,每年合肥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新建、扩建、改造学校,仅仅2022年合肥市就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05所,新增学位达到了7.7万个,新建学校之间硬件方面并没有太大差距,也有不同名校教育集团的统一管理,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师资和生源。
想拥有稳定的、优秀的师资力量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这时候生源就显得更加重要,生源的背后是家庭,包括家庭的收入、对教育重视程度等,除了这些,班长觉得还有学生群体影响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生群体、学校和家庭三个因素相辅相成。
北京师范大学在2021年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报告”,报告显示,在小学阶段影响学校品德行为表现主要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学习压力,在中学阶段则是同伴关系、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自信心,而这其中同伴关系的解释率达到64%。
不难理解,优秀的学生互相影响,进步也会更快,成长率相对也会更高,而这其中又涉及到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对于教育的精力与资金投入。
所以选择“生源房”的这部分买房人,会更倾向与纯商品房、高房价、改善盘集中的学区,紫云山学校、46中山、48龙川等都是典型案例,既有学区的预期,又有居住品质、地段、配套和发展前景,即便成为不了顶级学区,但属于“六边形”战士,能够兼顾到教育、工作和生活。
因此现在的学区房也就形成了两大类,一类是以过往成绩出色且稳定的顶级学区房,一类就是依据学区内楼盘定位、购房群体来定义的生源房,当然,是买“顶级学区房”还是“生源房”,或者普通学区,每个家庭的需求、教育理念和经济条件各不相同,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