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用于治疗IgA肾病的补体抑制剂,这一新适应症已经获批

依风谈健康 2024-10-26 04:50:02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系膜区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这就是为什么被称之为IgA肾病的原因。IgA肾病属于病理诊断名称,如果要对应于临床诊断,则通常会有三种表现。分别为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它们合并急性肾损伤,少数还可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病理为新月体肾炎),它们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及相关化验检查都不同。

如上说的是临床与病理,从发病机制上来说,目前认为IgA肾病存在“四重打击”学说。第一重是肠道粘膜大量产生半乳糖缺陷型IgA1(即Gd-IgA1)的打击;第二重是循环中针对Gd-IgA1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打击;第三重是含Gd-IgA1的致病性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打击;第四重是致病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激活补体系统并诱发炎症反应及肾小球高滤过对肾脏的打击。

鉴于“四重打击”这样的发病机制,给予相应的治疗策略。目前临床上治疗IgA肾病主要方法还是降低高滤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i,沙坦/普利类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2-i,列净类药物)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非奈利酮,以及抑制炎症的免疫抑制治疗药物的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及醋酸泼尼松等)与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及来氟米特等),再近日已应用于临床的可减少致病性IgA生成的布地耐德靶向释放制剂。

然而,可喜的是,现如今IgA肾病的治疗策略正逐步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转向基于发病机制的病因治疗与靶向治疗。早前肾为先的文章提到的布地耐德肠溶胶囊就是从源头的病因治疗《IgA肾病:从源头行对因治疗的新药已在临床中使用》,还可以针对四重机制中补体激活使用补体抑制剂类药物,这就是今天肾为先要说的重点——盐酸伊普可泮胶囊。

原本用于治疗罕见病创新药的盐酸伊普可泮胶囊 iptacopan(商品名:飞赫达,Fabhalta)于2024年4月26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距离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上市仅4个月,那一次国内获批的适应症是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补体抑制剂治疗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成年患者,在接受治疗24周后,大多数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达到12克或以上,同时症状也获得改善。

然而,于2024年8月8日,诺华宣布FDA已加速批准盐酸伊普可泮胶囊新适应症,即可用于降低成人有迅速进展风险的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早前的研究,将250例尿蛋白肌酐比(UPCR)大于1g/g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大于30ml/min的IgA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显示:从基线到第九个月,与安慰组相比,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UPCR均显著降低,另外,治疗组发生肾衰竭终点患者比例也显著低于安慰组。也就是说,盐酸伊普可泮胶囊用于治疗IgA肾病的疗效不错。既然这样,它有什么副作用吗?有限的资料表明,盐酸伊普可泮胶囊出现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不高,少数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背痛、恶心、呕吐、腹泻、疲倦及低血压等。

因此,盐酸伊普可泮胶囊也是首款用于治疗IgA肾病的补体抑制剂。从目前来看,虽然其疗效尚可且副作用发生率并不高,但由于资料少因此还需要更多的观察与研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治疗IgA肾病又多了一个选择。

《今日头条》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0

依风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