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华经》中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山西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唐朝时期,全山寺院多达360余座。现存47处佛寺建筑,台内39处,台外8处,人文遗产和自然景观举世闻名。素有“五台归来不看庙”的美誉。
五台山上喇嘛庙
民国时期,有外国人来到五台山,拍摄了大量照片。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近百年前五台山的风貌。山上佛塔摩天,寺院林立,风光宜人。笔者搜集整理了20多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上色并修复了清晰度。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928年,位于五台山阁子岭上的真武阁,也叫怀门楼。“阁道穿云”是五台山古八景之一。每到下雨前,乌云会很神奇地从阁中穿过,十分壮观。
照片中,门口上方悬挂“真武阁”牌匾。一名男子牵着毛驴,上面坐着妻子,正从真武阁下经过。门前有两名挑夫坐在地上休息。
五台山上,五座山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东、西、南、北、中五个顶台,每个台顶风光各不相同。照片中是位于五台山北台的北山寺。
北山寺,又名碧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2—493年)。寺庙坐北朝南,寺庙前有一三间四柱牌楼,牌楼前矗立着一座砖塔。如今,碧山寺是驰名中外的十方禅寺。
这是五台山上的罗睺寺。该寺是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罗睺寺始建于唐代,后世历经多次重修。该寺之前是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改为黄庙。
这是罗睺寺内的一座大殿,飞檐高挑,十分壮观。该寺保存完整,殿宇110多间。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是五台山最有影响力的寺院之一。
这是位于五台山中心地带的台怀镇,该镇的杨林街位于台怀镇核心区。远镇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白塔,白塔下的寺院叫塔院寺。从这个位置看过去,白塔非常醒目。
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明朝万历七年,两座寺庙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直到今天。塔院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
这张照片,是五台山台怀镇杨林街景象。虽然这是一条很短的街道,但是却很有名气。街道两侧是商铺和民居院落。在这条街道的尽头,有一座砖石门楼。镇子上的人们悠闲地从街上走过。如今,杨林街已变成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1928年,五台山金阁寺景象。该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照片中,殿宇雄伟壮观,一名僧人正站在大殿前。
在过去,全寺共有8个大院,规模宏大。极盛时期,寺内僧众超过万人。著名的唐代玄奘法师也曾在寺中研学多年。可惜,大部分寺院毁于宋代。金阁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
1928年,五台山台怀镇杨林街上,一群村民正在举行活动。四个人抬着木制的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尊龙王像。在队伍的前后各有一人手拿旗子,其余人敲锣打鼓跟在后面。这是当地举办的一场祭祀活动。
这是民国时期五台山上的殊像寺。殊像寺,位于台怀镇大白塔西南的凤林谷北侧,原名叫殊祥寺。该寺建造年代不详,推测建于后赵时期。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久负盛名。
照片中这座建筑是寺内的文殊殿,殿前月台上下,立有明、清两代的石牌7通。整个寺庙布局规整严谨,主次分明,是一座风韵独特的青庙大刹。现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五台山西台的竹林寺,位于台怀镇西南竹林寺村的西侧,为唐代高僧法照所创,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
彼时的寺庙,看上去有些残破。现全修复后的竹林寺,规模宏大,庄严绮丽,声誉隆盛。
在竹林寺里,矗立着一座25米高的5层古塔,该塔为八角形舍利塔,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每层塔檐上都悬挂有18个金刚铃。风一吹,发出清脆的响声。从一至三层的外围走廊登上该塔,可以远眺竹林寺周围的迷人风光。
民国时期,位于五台山东台楼观谷的般若寺。院内有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建筑。该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金刚窟在五台山北台楼观谷左崖畔,为五台山灵迹之一。
五台山广宗寺内景象。该寺始建于明正德二年,清代重修。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原来顶部覆盖的是铜瓦和铜脊。因此,广宗寺俗称铜瓦殿。
该寺背依灵鹫峰,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为五台山十大寺院之一。照片中是大雄宝殿,是该寺的主殿。
这是位于清凉寺内的清凉石和千佛塔。清凉寺,北魏孝文帝所建,后世历经数次毁建。清乾隆年间,清凉寺规模已经很大,为五台山一座重要的古刹。
寺内建筑众多,古朴自然。1966年,清凉寺被毁,仅存文殊圣迹“清凉石”。1986年,重建清凉寺。
这张照片,拍摄于民国时期五台山明月池附近,矗立着一座六角古砖塔,塔身修长,向上逐渐收缩。塔高十三层。明月池,又名观海寺,始建于北魏。清康熙年间。为吻叶和尚重建。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
这是五台山菩萨顶的真容院。菩萨顶传为文殊居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迹。真容院金碧辉煌、雄冠台山,是五台山最大的黄庙。
民国时期,五台山圆照寺内景象。圆照寺,古称普宁寺,位于灵鹫峰山腰、显通寺钟楼对面。山门三间,掖门两道,称为五朝门,为五台山所特有。圆照寺始建于元,明永乐年间重修。清初圆照寺改为黄庙,现在已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时期,五台山寺庙里,一名僧人正在院子里的台子上制作陶器。旁边几个制作好的陶器,造型奇特,应该是属于炉子一类的器物。
民国时期的五台山显通寺,据《清凉山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显通寺里寺内建筑,包括铜殿、藏经殿、无量殿、大佛殿、大文殊殿这五大殿。
显通寺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是五台山开山第一寺、中国第二早的寺院。第一早寺院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这是位于显通寺内的大文殊殿,它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清乾隆11年(1746年),为木结构建筑。在大文殊殿内,供奉着五尊文殊圣像。
这是五台山显通寺内的无梁殿,整座建筑没有一根梁柱,因此俗称无梁殿。这里是显通寺的第四重殿宇,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又名七会九处殿。
七个拱形门洞上匾额为:法菩提场、普光明殿、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林园。
民国时期,五台山菩萨顶附近的喇嘛墓地。在山坡一处平缓地带,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石碑。在墓碑之间,种植有几株松树。
民国时期五台山佛光寺景象。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时期。隋唐时期尤为兴盛、声名远扬。唐武宗(841年)佛光寺被毁。现存建筑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77年)重建。主要建筑有文殊殿、东大殿、祖师塔、唐塔等。
始建于唐朝的佛光寺,到了民国时期,仍然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1937年,梁思成在五台山考察时,发现了佛光寺。照片中,一名僧人站在大殿前的一根石经幢旁。幸运的是,大殿和石经幢实物保存至今。
五台山金刚窟,是北台的山洞,据说它与北台顶的天井相通,是五台山最神秘的一个地方。五六十年代被炸毁。如今,五台山的金刚窟,仅幸存“佛陀波利”白塔。塔高8-10米,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民国时期的五台山中台顶,中台翠岩峰,为五台第二高峰。中台顶上有座寺庙叫演教寺,创建于隋朝。正殿前矗立有一座型奇特的舍利塔,高23米。中台顶上巨石堆积,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一片石头的海洋。
民国时期,杨林街已成俗家百姓生活的街市。街道两侧,是各种店铺。现在更是著名的商业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只要是到五台山的游客,都会到杨林街游玩一番。
结束语:回看民国时期的五台山老照片,佛塔摩天,寺院林立,犹如置身五台山游览。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五台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你去过五台山吗?在你眼里,五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