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如何在国际教导旅迅速崛起

见谈历史 2025-03-09 05:06:30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军队进入原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1948年5月在美国扶植下,朝鲜南部成立李承晚为总统大韩民国;

1948年9月,在苏联支持下,朝鲜北部成立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金日成的前身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参与中国抗日战争,后随抗联退入苏联,如何在国际教导旅迅速崛起?

其中不可忽视的两大原因是:苏联的绝对扶持和崔庸健的大力辅助。

一、苏联对金日成的绝对扶持‌

苏联在雅尔塔会议后获得对朝鲜半岛北半部的控制权,需要培养一个可靠的代理人来主导北朝鲜政权。长期在苏联接受政治和军事培训,被视为“可靠且易控制”的金日成进入斯大林視野。

1942年,苏联通过教导旅系统化培养,金日成纪律严明,做事认真,对部下要求严格。这样突出表现被苏联视为重点培养对象。‌苏联对他的绝对支持‌,突出表现在提供军事、政治和宣传资源上。

30年代起,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抗日游击战的重要战场。朝鲜共产主义者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共同对抗日本 帝国主义。金日成(原名金成柱)在此阶段崭露头角,成为游击队指挥官。金日成曾在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秘密进入苏联,在莫斯科郊外的军事学院接受游击战和共产主义思想培训。

先前,苏联曾通过共产国际向朝鲜独立运动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间接强化了金日成的领导地位。

苏联有意塑造金日成为朝鲜抗日英雄,通过宣传其在普天堡战斗等事件中突出作用树立其为朝鲜自由独立而战的战士威望形象,为其积累政治资本。

后来,金日成在苏联默许下,逐步清除其他派别的挑战者,崔庸健在此过程中负责情报和清除工作。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三道崴子被日军杀害。冬季,抗日联军被日军全部赶出东北地区,金日成等都撤退到苏联远东地区。

1942年8月1日,1942年8月1日国际教导旅成立时崔庸健任旅参谋长,下辖四个营金日成为一营营长,苏联授予其大尉军衔,获得苏联红旗勋章。

1945年8月,苏军进入朝鲜半岛北部,苏联方面选中联军金日成,乘坐苏联军舰随苏军一道返回朝鲜,重建1928年曾被共产国际解散的朝鲜共产党。

金日成于1945年10月10日,创建朝鲜劳动党。

金日成1945年10月10日,创建朝鲜劳动党。

二、崔庸健的支持与协调作用‌

 崔庸健又名崔石泉等,金日成时期的朝鲜第二号人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次帅。

崔庸健是朝鲜独立运动元老,曾在中国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官,曾与周恩来共事。

1926年参加中国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加入东北抗联,在中国东北从事抗日武装斗争。1936年11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参谋长,次年春任代理军长。1942年8月1日国际教导旅成立时任参谋长。旅长周保中,副旅长李兆麟。旅以下设4个教导营,一营营长为金日成。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3万多人。

他在国际教导旅拥有较高威望,并与苏联保持密切关系。崔庸健作为资深革命者城府很深,对金日成的领导指挥才能表示认可,成为其重要支持者。帮助金日成协调内部关系并镇压反对派。

 崔庸健利用自身影响力,帮助金日成在教导旅内整合朝鲜籍成员,协调与其他派系(如中国东北抗联)的关系。崔庸健曾在中国东北活动,与苏联驻华情报机构(如格鲁乌)有联系。他协助将分散的朝鲜抗日武装整合为统一组织,并推动金日成成为核心领导人。

作为苏联培养的朝鲜干部,崔庸健在军事和政治上为金日成提供顾问支持,帮助其建立符合斯大林模式的政权框架。

‌最后,日本战败后朝鲜的权力真空,以及美苏冷战格局的初步形成,为金日成崛起提供了外部条件。

金日成的崛起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苏联地缘战略与朝鲜内部权力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成功标明苏联在东亚关键布局,也为后来金正日,金正恩政权打下基础。

0 阅读:98
见谈历史

见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