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临床十年后重读《伤寒杂病论》的新心得(9101~9.108)

梁老的笔记 2024-07-05 06:39:25
9.101陽明病,腹中寒痛,嘔不能食,有物突起,如見頭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湯主之。

“腹中寒痛”也是因为腹中肠子有寒气引起其的疼痛,结合9.100条可以看出,腹中有寒都会引起腹痛、呕吐。但9.100条是小肠强烈蠕动导致的强烈抽痛感,这里则是小肠完全不动导致的剧烈绞痛感。

“有物突起,如见头足,痛不可近”,不是真正有头足的东西在里面,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肠道完全松弛,失去蠕动能力而掉出来,并且由于掉出来的地方严重发炎而不能触碰。临床真的看到一个个突起的红肿包块,摸下去也是发烫的。这是由于肠道长期不蠕动导致的溃烂而引起的发炎,所以后期需要吃清淡来让肠道慢慢恢复其原本的功能。

这种类似小肠气引起剧烈腹痛的情况,可以用大建中汤。

【大建中湯方】蜀椒二合 乾薑四兩 人蔘一兩 膠飴一升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内膠飴,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粥,溫覆之。

大建中汤的主证是剧烈痛,常见的部位在肚脐及下腹部的位置,严重的可痛到连结心胸部位,不一定有吐的症状。花椒通过使肠道微血管充血而暖肠驱寒;调动人参补气;饴糖快速升血糖,并且加速血流通,同时有止痛的功效;干姜驱寒、温中、温脾。

临床上,大建中汤常用于隔着皮肤看到肠道在蠕动、子宫下垂、胃下垂、胸口痛连腹部、疝气、小肠气、消化道大面积溃烂、胆道蛔虫症、胆囊破裂引起的腹膜炎等情况。

把蜀椒换成半夏,就是寒性孕吐很好的止呕药,半夏祛水止呕、干姜温中、人蔘补充呕吐失去的津液,因为孕吐会吃不下东西,因此还要靠饴糖补充营养和血糖;如果是热性孕吐,则再将干姜换成竹茹,即半夏、竹茹、人蔘、饴糖。

9.102陽明病,腹滿,脇下偏痛,發熱,其脈弦緊者,當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細辛湯。

“腹满”是因为有实,有里实都会腹满并且伴随痛感。“发热”因为里实很重,发炎了所以会发热,这里的发热并不是高烧的热,是自觉发热或者是腹痛的地方有局部的发热。

“胁下偏痛”,严格来讲,并不是少阳病的胁下痛,痛的地方实际上已经接近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交界位置,也就是大便堵在大肠的转弯处。“偏痛”的意思是只有一边痛,这种情况下为体内有寒实,“当以温药下之”。

此条文的意义绝对不在于此,个人很认同胡希恕老先生对此条文的理解,临床上根据他所说的来运用,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认为,古人通过实践,凡是偏一侧痛的,大概率都是这种有寒实的情况,应该用温药。另外,只要偏于一侧有痛,都可以加少量的大黄,这个技巧对于治疗这种偏一边痛的所有疾病往往有特效,例如偏头痛、骨质增生引起的偏侧痛、偏一侧的关节疼痛,等等很明显只有一边痛的情况。

当然,此条文也是强调要与大柴胡汤做鉴别。很多粗心的医家看到“腹满、胁下偏痛”这两点就觉得是大柴胡汤证,此时如果出现脉弦这个也能代表寒的脉,就更容易笃定用大柴胡汤。这是不对的,在大黄附子细辛汤证的时候用了大柴胡汤即使大便通利,病也会加重。这时候作为医者就必须细心寻找到底有没有其他的柴胡证,例如呕吐、口苦等。如果没有,则要细分这里的“胁下痛”是不是更偏向大肠的位置,如果是,那就几乎可以确定这里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而不是大柴胡汤证。

【大黃附子細辛湯方】大黃三兩 附子三兩 細辛二兩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一服後,如人行四五里,再進一服。

现代人普遍阳虚,临床上我都是附子用量要多于大黄,一般是大黄和细辛等量,大黄稍多一点就可以了。到这里我们都知道了,腹部有实热用承气汤辈,腹部有寒实用大黄附子细辛汤,胸腔有寒实用三物小白散,胸腔有实热用大陷胸汤。

以下6条是教我们如何鉴别体内有宿食及所对应的治疗方案。

9.103問曰:陽明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微而濇,故知其有宿食也,大承氣湯主之。

问:“阳明有宿食应该如何辨别?”师回答说:“寸口脉浮大,重按却出现濇脉,尺脉也略有濇,不流利,就知道是有宿食得情况,应用大承气汤。”

脉浮主热,脉大主实,所以脉浮而大为实热之脉象,实热的脉应该是很流利的滑脉才对,现在却出现不流利的濇脉,这就说明血不足了。血不足是因为谷气分布不均匀导致的,胃里面有东西,影响身体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血不足、津液不足而出现濇脉,长期津液不足就会导致阳虚,所以会“尺中亦微”。有实、有热、又津液不足,就是为里面有东西导致不能消化水谷之气了,此时需要用大承气汤下之,宿食通了,津液虚衰也会慢慢恢复,脉自然也就能逐渐趋向缓和。

9.104寸口脈數而滑者,此為有宿食也。

脉数而滑就是比较典型的里有实热的脉,所以也是代表有宿食的脉。这一条相较于上一条宿食得程度要轻一点,9.103条宿食已经影响到津液,所以会出现不流利的濇脉,这里还没有影响到津液,所以还是流利的滑脉。阳明病不怕实热,最怕就是9.103条那种津液虚的情况,这种邪实正虚人就有可能死亡,所以要用大承气汤急下以存阴。

9.105下利不欲食者,此為有宿食也。

正常情况下,下利后都是能吃的,现在下利后还是不想吃东西,说明消化系统里面还有东西。实际上是宿便把消化系统堵住了,宿食无法顺利排出体外,这里的下利就是所谓的“热结旁流”的情况,下利出来的是食物中的水,或者是大肠中的粪水。这也是有宿食的另一种症候。

这种下利有宿食的情况在具体临床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辩证,下利不愿意吃还有一种情况是“噤口痢”,那是柴胡证,不是大承气汤证,要注意仔细鉴别。

9.106脈緊如轉索者,此為有宿食也。

“脉紧如转索”脉搏跳动如同拧紧绳索后产生跳动般有力且急促,这是一种滑到极致的脉,因为太过于流利,以至于出现紧的感觉。这都是有宿食的另一种脉弦,该程度介于9.103条与9.104条之间。

9.107脈緊,腹中痛,惡風寒者,此為有宿食也。

上面几条讲的都是实热宿食,这条讲的就是寒性宿食。“脉紧,恶风寒”就是体内有寒,当体内有寒的时候,消化系统蠕动就会减慢,运化能力也会降低,此时就会出现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的情况,时间长了就会有宿食积在身体里面;有实自然就引起“腹中痛”,此时可以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9.108宿食在上脘者,法當吐之,宜瓜蒂散。

“上脘”指的是胃的上面,横膈膜以上的部位,“心下”才是指胃。怎么才知道有宿食在横膈膜以上的部位呢?可以根据论述瓜蒂散(方见《辨太阳病脉证幷治(下)》8.46条)时候所出现的症状“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就是有气往上冲,想吐而吐不出来这种情况。当然,需要用吐法的时候,必须明确横膈膜以上的部位有实塞住,如果是虚症的想吐,则不可用吐法。

1 阅读:46

梁老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