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临床十年后重读《伤寒杂病论》的新心得(9.88~9.96)

梁老的笔记 2024-07-03 15:29:39
9.88陽明病,身黃,津液枯燥,色暗不明者,此熱入於血分也,豬膏髮煎主之。

《金匮要略》里面只有“诸黄,猪膏发煎主之”短短的一句,在临床上是无法用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则补充了猪膏髪煎的具体应用场景。

其实从药物组成上面也不难看出,猪膏髪煎主要是用于阴虚、血分有热、血中有瘀的情况。因为血中有热,热伤津液,因此“津液枯燥”,热伤营血,所以“身黄,色暗不明”,多用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可以对应现代医学上营养不良引起的黄疸、溶血性黄疸、黑热病之类的疾病。

【豬膏髮煎方】豬膏半斤 亂髮如雞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煎之,髮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此方先把豬油煮沸後加入頭髮去炸,待頭髮炸至消失不見即可,喝藥後通過排小便的方式解熱、祛濕、散瘀,所以這是一個利小便很強的處方。

猪膏有解热润燥的作用,乱发就是头发,能通利水道、祛瘀,猪膏发煎既能润燥解热,又能祛瘀;因此,它主要症状有两个,第一个是湿热太浓而变干引起的身体多处地方变干燥,第二个是湿热太久而产生的瘀血。

9.89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宜大黃消石湯。

“腹满”是里实,里实热很重,所以小便赤。“小便不利”,湿热不能很顺畅的从小便排走,所以就发黄瘅。“自汗出”是阳明病那种蒸蒸出汗的情况,所以说“表和里实”,没有表证,只有里证。像这种发黄伴随小便不利,兼有严重便秘的,用大黄消石汤。

【大黃消石湯方】大黃四兩 黃蘗四兩 芒消四兩 梔子十五枚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内消,更煮取一升,頓服。

根据用药分析可以知道,大黄消石汤的应用的范围是谷瘅的重证,也就是胆管、消化系统堵塞得很严重,能对应现代医学上的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症、胆管癌、胰腺癌、胰腺炎等疾病。

现在几乎没有使用大黄消石汤的机会,当胆管真的堵塞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现在第一治疗方案都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来疏通胆管。所以我并没有使用此方的任何经验。

关于发黄的三个泻下剂(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消石汤)都讲过了,其中茵陈蒿汤最轻缓,大黄消石汤最重。栀子大黄汤祛烦力最强。

9.90諸黃,腹痛而嘔者,宜大柴胡湯。

此条对应现代医学上的胆结石、胆囊炎、胰腺发炎等会造成腹痛的发黄。呕就是柴胡证,加上腹痛,所以是大柴胡汤()。

这里有个问题,大柴胡汤没有祛黄药,所以临床上我们还需要做加减,如果小便不利比较严重的,要配合茵陈五苓散来用;如果烦比较厉害的,则要配合栀子大黄汤;或者还有其他症状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减使用。

9.91黃病,小便色不變,自利,腹滿而喘者,不可除熱,除熱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此条是属于虚痨造成的发黄。“黄病,小便色不变”,真正的黄瘅小便都很黄,现在小便色不黄,说明并不是里热导致的发黄。身体虚寒,收涩力下降所以“自利”。没有里热,所以这里的“腹满”是虚满,并且位置大多在上腹部,接近膈膜的地方,因此胀满的时候就会影响横膈膜的升降,从而导致“喘”。

因为属于虚寒,所以不可用除热的方法来治疗,假若用了寒凉药,则会伤胃气而导致胃中寒,胃中寒就一会会“哕(干呕)”。

如果已经出现了“哕”,则用小半夏汤()。小半夏汤并不治黄,这里用小半夏汤只是为了祛痰饮,解决“哕”的症状。如果由于虚寒导致的发黄则需要用茵陈五苓散。

9.92諸黃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陳蒿主之。假令脈浮,當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黃耆湯。

发黄的人一定会有小便不利,因此治疗法则应当利小便。茵陈五苓散是治疗阴黄最常用的处方。当然,发黄情况下必须要有水逆、小便不利、发热、脉浮弦等五苓散证才能用茵陈五苓散。此阶段的黄瘅一般都是过了湿热的阶段,已经无大热、无便秘,但仍有小便不利,这是因为三焦水道受损,导致身体水代谢出现异常所致,因此需要用五苓散来纠正身体的水代谢,用茵陈来祛黄。

这里单纯以“脉浮”就用桂枝加黄耆汤并不合理,五苓散证也有脉浮。当然,临床经验丰富的话,纯脉象也能区别,桂枝加黄耆汤脉浮而缓,五苓散则脉浮而弦。竟如此,个人还是觉得脉浮后并且有发热、恶风、头痛等表证后,再确诊使用桂枝加黄耆汤会比较稳妥。类似这种表证的发黄临床上很少见。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素有发黄的人,遇到中风型表证,可以在治疗黄瘅的原有基础上配合使用桂枝加黄耆汤。

【五苓散加茵陳蒿方】即五苓散加茵陳蒿十分,同末。

临床上大多数用汤剂效果会更快,一般情况下,除了桂枝用6~10克,其余药均用15~20克即可。

【桂枝加黃耆湯方】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五枚 黃耆二兩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结合具体临床经验,在此条文用桂枝加黄耆汤本质上还是在处理因发黄而导致的黄汗,因此个人还是认为桂枝加黄耆汤主要作用点还是在治疗黄汗上面,具体的辨证点都在《辨欬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幷治》里,因此到时候再细说此方的使用。

9.93諸黃,小便自利者,當以虛勞法,小建中湯主之。

这里也是虚劳导致得发黄,同样可以对应现代医学上营养不良引起的黄疸、溶血性黄疸、肝脏受损所引起的黄疸。在经方的观念里面,小建中汤()是补肝用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反证这里的发黄是肝虚引起的,临床常见于肝衰竭晚期、肝脏衰竭等重症肝病。当然,涉及此条文的发黄,在实际临床上,用得更多的是黄耆建中汤或者是当归建中汤。

9.94陽明病,腹滿,小便不利,舌萎黃燥,不得眠者,此屬黃家。

这里的“腹满”是胀满感,还没有到里实的程度。“舌萎黄燥,不得眠”,当里热过盛的时候,就自然会出现舌萎黄且干燥,因为体内湿渐盛而津液开始不足,这里的燥是因为阳虚(津液不足)导致的。体内热、烦躁自然就会睡眠不好。临床上可以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9.95黃癉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差,反劇者,為難治。

“黄瘅病,单以十八日为期”,也就是治黄病一般在3周左右,大概在18日前后就可以好了;要是治疗得当10天以上就会有明显效果,临床上即使身体的黄退了,如果仍有小便黄,也要继续吃到尿也不黄才能停药。

如果10天后没有明显效果,甚至出现恶化,那就为难治。此时大多为肝癌、十二指肠肿瘤、胰腺癌、肝坏死、胰腺坏死等情况,此时继续用祛湿热为的原则的方剂效果就不大,必须转变治病思路。

这些时间上的说法都是古人的经验所得,没有什么深远意义,没必要像古代很多医家那样用“土旺十八日”之类的天干地支来强制来解释,临床上观察就是一般黄疸治疗也就10~20天,一般超过15天没有明显缓解的都是重症。

9.96夫病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後必發黃。

“脉沉”病在里,“渴欲饮水”为有热,一般情况下,里热很盛的时候都会喝很多的水,喝水多自然就小便很多,现在小便不利,热无法很好的排出体外,湿热互结就会引起发黄。病属阳明经,是典型性白虎汤证。

关于“发黄”的条文到这里就全部结束。可以看出中医在“瘅”与“疸”的治疗上跟西医很不一样,区别非常大。中医治疗所有发黄的疾病,都必须根据症状开药,如果通过西医病名开药会出现很多条目参杂混乱,例如一个急性黄疸的病人在不同阶段,可能会同时涉及多条条文,这样反而不知道从何下手开放,总不能开大包围的方子,这样是绝对治不好的。

虽然中医是以证开药,西医是以病开药;但二者没有绝对对错之分,只是各有优劣,临床上其实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因此,在治疗发黄的时候,必须先忘记西医病名,用八纲辨证先把大方向确立好,然后在通过西医病名来加减处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遇到发黄的时候,我临床上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先辨别是发于表(即溶血性)的发黄,还是发于里发黄(即消化系统、肝胆),这样就能比较快速地在上述众多发黄的条文中做一个最初步、最基本的筛选。

1 阅读:46
评论列表

梁老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