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之后:多吃脾胃最喜欢的3个食物,越吃气血越足

水儿的笔记本 2025-01-22 16:32:52

大寒之后,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我们常听人说:“药补不如食补”,有时候,一些平常的食材,其实能带来的滋养,甚至不亚于昂贵的补品。

那么,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们应该选择哪些食物,既能养护脾胃,又能增强身体的气血呢?

今天,我为大家找来几种既美味又能养脾胃的“冬补食材”——

一、茯苓

不少人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受阻。

湿气过重会使身体感到沉重,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因此,排出体内的湿气是改善气血不足的关键一步,此时茯苓便是理想之选。

它具有健脾的作用,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废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损伤身体的津液,进而滋养我们的气血。

《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提到它:“味淡微甘,性平无毒”,能入肺、脾、小肠三经,主治补脾气。

再有,茯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大的利水功能,既能促进水分从皮肤排出,也能通过小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所以才有“一两茯苓一两金”的赞誉。

在日常生活中,茯苓的做法也相当灵活。用茯苓煮粥、炖汤或者泡茶喝都可以,不过茯苓块不易溶于水,建议久煮或泡水,想更简单点,就用现成的茯苓粉。

二、山药

山药可是冬季里的宝藏食物,山药排骨汤、拔丝山药、山药炖羊肉……样样都美味。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民国医家张锡纯先生认为,山药养胃能入脾经,色白能入肺经,汁水多能入肾经,能同时补益脾、肺、肾,正适合现在吃,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说完山药的好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美味地食用山药,同时让它的营养发挥最大效益。

这时就不得不提四神汤了。它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健脾祛湿名方,主要食材包括茯苓、芡实、莲子和怀山药,按照大约1:1:1:1的比例进行搭配,每种20克左右,放在一起熬成汤水即可。

茯苓和芡实偏泄,帮助排出身体里的废水,给脾胃做减法;而怀山药和莲子则偏补,提升脾肾之气,给脾胃加把劲儿。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冬天喝一碗这样的汤饮,温温热热、粘稠的口感,平和的性味,正是脾胃所需要的。

三、小米

说到养脾胃,便不能不提小米。小米被誉为“五谷之王”,它的颜色为黄色,五行属于土,最适合养脾胃。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小米,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作为种子,生命力极为旺盛,能够入脾、胃、肾三经。“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小米能有效地补充身体的先天与后天之气。

在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小米粥是温暖身心的理想选择。小米粥的做法也非常简单,今天我想介绍一个可能不太熟悉的搭配,就是小米配陈皮。

小米性微凉,能够中和陈皮的温性,同时,小米具有补虚损的作用,可以避免陈皮在行气理气时太过,进而耗伤气血。

用小米和陈皮一起熬成粥,不仅更容易被人体消化,而且在增强津液的转化能力方面表现更佳。

特别是小米粥表面那层粥油,被誉为“代参汤”,是补养身体特别好的成分,千万不要扔掉。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养好脾胃,身体自然会健康。

愿大家都有一个好的脾胃,健健康康地过冬天。

3 阅读:468
水儿的笔记本

水儿的笔记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