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中产焦虑,正在加倍!

观察楼市的熊大 2023-11-08 07:10:00

转自大胡子说房

最近我身边的朋友都挺焦虑的。

晚上出来撸串喝酒,酒杯一碰,都是一阵叹息,人到中年,三座大山压得很猛:

工作、房贷、孩子。

喝到微醺,聊到情深之处,大老粗男人都能挤下眼泪。

这篇文章,我无意放大焦虑,反倒是想开导开导大家,所有的焦虑,换个角度可能也算不得什么了,算做个分享吧。

人到中年,多少有点财富积累,但他们却是最焦虑的群体。

一个是职业和地位的焦虑,第二个是家庭经济的危机感。

比如焦虑源头之一,孩子。

中产家庭都有鸡娃焦虑,前几年很多家长疯狂豪掷千金去买千万学区房。

可这几年楼市下行,最先崩溃的就是天价学区房,为什么?

因为很多家庭开始清醒,作为父母他们以前积累的社会地位和头衔,都无法传承给自己的孩子。

父母可能是大学教授、学校老师、医生,但他们的孩子却不可能继承他们的工作。

他们的小孩必须还是得按照幼儿园-小学-中学,再经历高考去到大学,才有机会走到父母现在的位置。

所以父母热衷鸡娃,认为自己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孩子就能轻松一点。

实际上孩子还是从零开始积累。

学区房的崩塌,说白了,是部分家长想得更清楚了。

既然头衔无法传承,那还不如买一套优质资产。

你买一个天价学区老破小,学校进了,孩子必然能成为一个学霸吗?不确定。

孩子依然是未来学历不确定、工作不确定、婚姻不确定。

但你能做的,至少可以保证物质基础是确定的。

这就是家长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是不是只有买天价学区房这一条路子。

手握几套优质房,同样可以让孩子未来的人生多一种选择。

所以在我看来中产在鸡娃的焦虑,源于思维的固化。

不是每个孩子都必然能成才,也不是每个清华北大的父母,就必生出学霸孩子。

比起不断鸡娃,超前教育,不如找到合适孩子的教育方式,再做好B计划。

同时做好资产积累,让孩子以后多个选择的权利。

关于这块,其实我身边很多中产家庭是有B计划的,有提前先去了解孩子智商的,有去拿到香港优才计划的,还有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等等。

比起鸡娃的焦虑,当下更普遍的焦虑是收入下跌的冲击。

这两年不是有中产作死三件套的说法吗?

房贷过千万、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国际。

如果还要加上一套,那就是瞎创业。

中产死于理财和创业,这句话是一点都不假。

所谓作死三件套,背后对应的底层逻辑是3点:

高杠杆、高消费、乱投资

中产在过去经济飞速发展的那几年,收入和欲望双双膨胀。

很多人只看短期1-2年,就盲目对未来几十年的收入乐观,最后导致举债过多,一旦失业,房贷、车贷的压力一下子就撑不住了。

收入平稳,高杠杆没什么问题,但收入一旦撑不住,高杠杆会压死人。

其次就是高消费。

说句不好听的,不是针对所有人,很多中产喜欢用高消费显示自己的地位,俗称死要面子。

吃饭要Omakase,旅游要去巴厘岛,小孩上学要去国际学校…

之前我看到有个案例,说的北京工作的高管妈妈,月薪3万+,家里房贷车贷、伙食都是老公搞定,她只需要负责自己和孩子的花销。

但尽管这样,她还是诉苦说孩子游泳班、钢琴课、文化补习一个暑假就要3-4万,去美国游学10天要2万。

不是说家长给孩子好的是不对的,而是合理且量力而行。

有些行为看似是给孩子做投资,但实际上都是跟风的高消费,单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而已。

有时候不是出于孩子的天赋,而是家长被“别人都报了,自己也不能落后”的一种心里绑架。

这种消费,如果不是嫁接在合理需求和收入情况的,会掏空家庭积蓄,无法做后续的风险预判。

既累了孩子,又苦了家长。

除此之外,中产还很热衷投资,尤其是跨界投资。

行情红利期来钱太快,对金钱没有敬畏,然后开始觉得自己也能做跨界投资。

于是凭感觉去做投资和买股票。

最后,一次投资失误,就直接把过去的财富亏光。

我们有一大批中产家庭的诞生,其实都是吃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有人是进对了行业,有人是做对了一次投资,有人是买对了几套房子。

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收入减少,对习惯性高消费的人来说,就很难受了。

说直白点吧,其实很多中产是走着走着把路给走窄了,给自己留的风险对冲空间太小了。

中产一夜返贫,有时候真的不是笑话。

花无百日红,建议大家要做好充分评估,给自己也多留点后路。

今年开始,我发现身边朋友不再高谈投资翻倍,而是希望找到更稳健的收入,可以不受收入的影响。

所以很多人开始关注租金回报率。

其实这种思路的本质,也是分散投资的一种。

从单一的房价涨幅,开始关注每月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

哪怕短期遇到收入减少的情况,也不至于完成的手停口停,让整个家庭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

其实很多人追求所谓的财富自由,真的不是躺在银行储蓄账户中的数字。

真正的财富自由是你每个月稳定的现金流。

一旦你的睡后收入能覆盖你的日常支出,你就能实现大家追求的财富自由。

其实以前有人喜欢买商铺和公寓,就是为了拿租金。

但这几年电商的冲击加上公寓的特殊性,租金回报率已经越来越低。

不过我们可以把这个思维放大到全球的资产去看待。

如果我们把视野打开,会发现这种地理上的信息差、利息差、红利差无处不在。

就拿房价上涨来说,过去,不同国家房价大涨的时间,是完全不同的。

抓到时机、找对国家、找对城市,这种规律下的财富机会仍然有,租金回报率亦然。

最后,我想说,中产的焦虑,根本源于对未来风险把控性不够。

0 阅读:0

观察楼市的熊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