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建国之初,到底埋下了何种隐患?

瑞亭说历史 2024-09-21 04:43:05

关于苏联解体的具体原因我们今天不讲,这里要说的是,实际上后来苏联解体的一些隐患在苏联成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看一下苏联成立时的情况了。我们前面讲“二月革命”的时候说过,因为作为权力中枢的沙皇制度崩溃,俄国出现了一种无序状态,像工人就自发地形成苏维埃。这种状态当然也扩展到了民族地区,二战以后,像波兰、芬兰、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些地区都提出要自治或者独立。

更重要的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为了争取民族地区的支持,确保生存,很快就通过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俄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而且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建立独立国家。

这样一来前面提到的那些地方当然迫不及待地宣告独立,所以“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其实面积比沙俄小了很多。

从苏俄到苏联

那怎么办呢?苏俄当然不想真的让这些地区独立出去,正好这些地方和俄罗斯一样,也存在“红色力量”和“白色力量”之间的斗争,所以等苏俄巩固了政权以后,马上帮助这些地方的“红色力量”发动起义或者直接派军队进入,然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等到1922年,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这些地方都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你注意,这些苏维埃共和国和之前那些独立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有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这些国家不光政权性质和苏俄一样,都是红色政权,更重要的是执政党是一样的,都是俄国共产党,而且在党组织关系上隶属于俄共中央。这就相当于是俄共管理了几个不同的国家。你看,这种情况下再要搞统一就简单多了。

那具体怎么统一起来呢?当时主要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把这些地方直接并入苏俄,这样相当于恢复了以前沙俄的做法;另一个是列宁提出来的,那就是让这些地方以和苏俄平等的地位形成一个大的联邦制国家,也就是苏联。

苏联版图

列宁为什么这么提呢?首先当然是客观形势的需要,应该说列宁本身并不是很赞成联邦制,他在“十月革命”之前就多次说“马克思主义者是坚决反对联邦制和分权制的”,但是“十月革命”以后各地的民族苏维埃兴起,当时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太弱,还没有能力压倒各民族苏维埃,建立单一制国家。所以说,列宁提出联邦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个妥协。

但同时列宁这么做也有理念因素在起作用。你不要忘了列宁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他非常反感沙俄压制各民族的那一套,所以在民族问题上肯定不愿走沙俄的老路,要坚持民族平等。

从我们前面提到的《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到提出联邦制,列宁这些主张有权宜之计的成分,但确实也反映了他真心认可的原则。

史料记载,他本人曾经一再向斯大林强调,坚决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尊重其他民族的平等地位。所以苏联成立的时候,最终采取的是列宁主张的联邦制方案。

这种联邦制的方式肯定符合当时的现实条件,而且也是解决原来沙俄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种尝试。但我们客观地说,这样的一种方式也有问题的,可以说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那是什么隐患呢?

苏联解体的隐患

现在很多人在研究苏联解体的时候,都注意到苏联宪法里面有一个特殊的条款,应该说其他联邦制国家普遍没有这样的规定,那就是每个加入苏联的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这个条款就很有意思了,相当于是给所有的联邦主体,也就是各个加盟共和国留了一个后门,你们愿意走随时可以走。

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条款问题很大,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很大的心理暗示,绝对不利于联邦的统一。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条款呢?主要就是为了体现平等原则和民族自决原则而加进去的。要知道,当时这样的条款完全不会有问题,因为前面说了,各个共和国的执政党都是俄国共产党,而且完全由俄共中央领导。俄共相当于一条强大的纽带把所有共和国都连接在一起,所以这种“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力”当时只是理论上存在,现实中不可能行使。

但有这个条款和没有这个条款是不一样的,它毕竟从法理上暗含了苏联存在解体的可能,或者说这个联邦允许解体。如果连接各个共和国的纽带,也就是俄共,或者说后来的苏共出现分裂,那么这种“自由退出”的权力就可能实施。后来的情况实际上就是这样发生的。

应该说,这个条款是苏联成立时一个比较明显的隐患,但另一个隐患就相对不明显一些了。你如果仔细看一下苏联的那些加盟共和国,会发现它们都是用民族的名字来命名的:乌克兰、格鲁吉亚、哈萨克、吉尔吉斯,全部都是民族的名字。这是苏联联邦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要知道,世界上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并不少,像美国、巴西、加拿大、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等等都是联邦制国家。但是你会发现,这些国家组成联邦的主体,我们很多都翻译成“州”,它们几乎都是以地区的名字来命名的,像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巴西的亚马逊州,澳大利亚的西澳州、南澳州,无一例外。可以说,全世界以民族名字命名联邦主体的联邦制国家只有苏联。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其他联邦制国家都不以民族名字来命名联邦主体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联邦制的国家本身结构就相对松散,在这种情况下,以民族名字来命名联邦主体,不管它叫“州”也好,叫“共和国”也好,都可能加强当地民族的独立国家身份感。这对联邦国家的统一当然不利。而苏联的问题恰恰在这里,这种共和国的命名方式实际上对不少民族就起到了一种强化独立国家意识的作用。

强化独立国家意识

当然,仅仅是起名字的话可能影响还没那么大,如果后续做法得当,这个隐患实际上可以降低甚至消除。

但事实上,苏联的后续做法也有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加盟共和国的政治构建实际上还是按民族化的方向在走,特别是在干部培养和任用问题上,要求由命名民族担任所在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位置。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前身是苏联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它既然以哈萨克命名,那主要领导位置就得由哈萨克人来担任。但哈萨克人是不是一定在这个共和国占多数呢?这可不一定,至少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哈萨克共和国俄罗斯人的人数是超过哈萨克人的。

但如果把一个俄罗斯人放到当时哈萨克共和国的领导岗位上会怎么样呢?我告诉你,当时确实有这么做的,但结果是社会炸锅,马上出现大规模骚乱。所以你看,苏联对这些共和国的命名方式和后续做法,实际都是在强化它们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意识,而不是联邦的一部分。这一点当然太关键了。

所以我们说,苏联建立时就埋下了日后解体的隐患,实际上不仅在说它法理上的漏洞,更重要的是苏联这个联盟的基本设置对民众的自身定位有影响,实际上构建出了一种新的民族-国家认知。六十多年以后,正是这种认知在苏联解体中扮演了关键作用。

0 阅读:255

评论列表

火炮2156

火炮2156

2
2024-09-24 01:38

泽连司机宣布鸟军战胜俄兵之战术1招兵买马扩军到2百万以上一百万防守本土另一百万进攻2制造9亿架自杀式无人机用作消灭俄兵消灭兵器见到俄兵就放自杀式无人机轰炸3把战火烧到俄国内轰炸俄各类工厂仓库公路铁路桥梁电站水厂石油厂4定点清除普京团伙5发展远程武器温压武器6战场上用集中兵力火力正面强攻两冀穿插包围消灭俄兵7封锁轰炸俄兵公路铁路运输线利用布雷武器在俄运输线布雷8重新制造核武器9全国保垒化全民军事化战场地雷化自杀式无人机化,,,

火炮0305

火炮0305

2
2024-10-19 12:27

泽连司机宣布:乌军制造网弹就是将200只小炸弹用绳索连结成一张网,网长宽各一百米,一颗网弹就可消灭长100米x宽100米的动物,,,

无边风云

无边风云

1
2024-09-25 11:22

人为划分民族

瑞亭说历史

瑞亭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