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的异姓王,在韩信被杀后,除了造反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琅琊左史 2024-08-12 08:57:16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分封了八位异姓王,分别是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韩信(这家伙也叫韩信,战国时期韩国王室后裔,为了区别韩信,后世都称为韩王信)。

这八个异姓王中,彭越最开始是齐王田荣的部将,之后归顺了刘邦,韩信、英布、张耳、臧荼、吴芮、韩王信是项羽的部将,也是后面归顺了刘邦,只有卢绾是刘邦的沛县班底。

这八个异姓王在刘邦称帝前有六个已经封王,理论上和刘邦的汉中王同级别,只有彭越和卢绾是之后封的王。从法理上来讲,这六个异姓王和刘邦一样,都有资格登基称帝,只不过刘邦势力最大,他们都依附刘邦而已。

八个异姓王中,除了赵王张耳和长沙王吴芮寿终正寝外,其余六王都是因谋反被杀或者逃跑,有的谋反是主动,有的是被诬陷或者被逼无奈。

据正史记载,谋反的六个异姓王,除了臧荼是汉高帝五年第一个造反被诛杀外,其余五王造反都和代相陈豨造反有牵连。

韩王信勾结代相陈豨造反是一个导火索,他直接让刘邦确定了剪除异姓王的国策,既然是国策,那就需要把现存的异姓王都被牵连到韩王信、陈豨造反事件中。

第一个被牵连的就是淮阴侯韩信,这个时候韩信已经被削去了王位,贬为淮阴侯,此时他正住在长安受到朝廷的监视。刘邦去平叛陈豨时,曾经计划带上韩信,但韩信称病拒绝。诛灭韩信的任务就交给了吕后,正史没有记载刘邦授意吕后诛杀韩信,但是吕后却十分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刘邦事后知道后大喜。吕后诛杀韩信的原因是污蔑韩信勾结陈豨造反,让萧何把韩信骗进宫中杀死。至于韩信有没有勾结陈豨造反,查无实据,诬陷的可能性更大。

韩信被诛灭后,剩下的异姓王已经有兔死狐悲之感,除了韩王信已经公然造反外,留给彭越、英布和卢绾的选择并不多。

卢绾封地在北方,他为了自保,勾结陈豨一同造反,但被汉军击败,卢绾投降了匈奴,最后客死他乡。

韩信死后,异姓王中最有能力的也就属彭越和英布,这两人在楚汉争霸时代就已经是一流名将,只可惜此时已经英雄末路。当刘邦一一剪除异姓王后,英布和彭越的势力已经大减,他们在一开始就没有将异姓王联合起来,得以让刘邦各个击破。如今彭越和英布就是待宰的羔羊。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三月,彭越被控告谋反,被夷灭三族。他的死因和韩信如出一辙,都是吕后操盘,诬陷他谋反,然后诛灭三族。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七月,在韩信、彭越相继被诛后,英布才举兵谋反,第二年就被击败,身死族灭。

在家天下的框架下,异姓王就是一个畸形的产品,它的存在只是王朝在过渡期的权宜之计,一旦王朝度过过渡期,那么这个权宜之计就会被取消。

回到话题本身,当异姓王们看到韩信被诬陷谋反然后被诛杀后,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身死族灭?其实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学习长沙王吴芮后代的做法,对刘邦无限效忠,发自内心的效忠,像条忠犬一样博得主人的宽恕,但这个前提是你没什么能耐,只有忠心,不会威胁君权。这一点恰恰是彭越、英布不具备的,彭越和英布是在韩信之后最有能力的统帅,他们即使表现的再忠心也不能得到刘邦的信任。

你看看彭越,压根就没想过造反,也活不下去。英布都已经忍到韩信和彭越都被杀后才起兵造反,黄花菜都凉了,英布才上桌。英布要是和韩王信一样早有反心,早就造反了。

剩下唯一的一条路,那就是造反,造反有可能会失败,但也有可能会成功,反正都要死,何不搏一搏。

1 阅读:104
评论列表
  • 2024-10-31 01:06

    不造反只有死起兵还有一线生机,英布太过于安于现状了选择了下下策[哭笑不得]

  • 2024-11-01 22:17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只要你能力强,对老刘家有威胁,就要清除。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