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被誉为唐诗黎明女神的天才诗人

青林知青 2022-09-13 07:43:0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这段诗意的评价,是一代文学大师郑振铎先生在谈到王勃诗歌对后代的贡献时,激情满怀写下的文字,好精准,好唯美!

中国文学史上有个很有著名的名词叫“初唐四杰”,所谓 “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在“四杰”的排序中,王勃一直是排第一的,但他作为唐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文革时,但凡写同外国友人或国家外交事务,总能见到这句诗,什么阿尔巴尼亚,古巴等等等等地一大堆,同这个是邻,同那个也是邻,同这个亲,同那个也亲,岂不知,隔壁也有向你捅刀子的,也有背后使袢子的,说不定还有那著名的隔壁老王,是吧。

但王勃却因为首诗,在那个特殊时期,知识极度贫乏之时却广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个幸运。从对这句诗的注释,我又知道了初唐四杰,以及他英年早逝,溺水而亡,至于其它,就不是太清楚了,对于他那有名的《滕王阁序》,那也是很久以后我才知道的。

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十六岁即进士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后去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记得以前学文学史,一进入唐代,先学的是一个叫王绩的《野望》,一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好有画面感,据介绍这是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而且他还有个侄孙儿更牛,叫王勃。

王勃的家学渊源很是深厚,家中是一堆地文化牛人,他本人全盘地继承了家族的文学基因,是个典型的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四杰可以说都是神童,比起7岁写出《咏鹅》的骆宾王,王勃6岁即可作文,史书说他“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不过我想可能有夸大之嫌,至少是提前了一些时日。不过,他九岁读《汉书》并且指出书中错误当属实,因为他写了《汉书指瑕》,这不是神童是什么?

他14岁上书宰相,直抒政见,针砭时弊,令其击节赞叹,大呼神童;15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高宗惊叹为大唐奇才;16岁参加高考,龙门一跃,成为当朝最年轻的进士,达到了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高度,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他被授正七品上的散朝郎一职,十几岁便成为最年轻的朝廷命官,真是让人羡煞;接下来又被推荐到皇子沛王府任修撰,其实就是皇子的老师,可别小看这个职务,要知道皇子在某种意义上,都有着登皇位潜质的,如果一旦梦想成真,那帝师的荣耀可是光芒万丈。

王勃太顺了,顺得都让他有些飘起来了,这时的他也为年轻不谙世事付出了代价,也导致了他仕途的最高之处,止步于这七品的散朝郎。

唐王朝盛行斗鸡,风靡朝野,皇家也不能免俗,都好这一口,但毕竟这是有些玩物丧志的意味,不能太张扬,皇子应该尽可能地少沾,而作为皇子之师的王勃有着劝戒之责,这个是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事吧。

当时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不但不予以规劝,反而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威,于是有“好事”者将此文呈到唐高宗李治那里,圣颜大怒,命把王勃逐出沛王府。王勃的仕途折戟沉沙,就此终结。

在王府期间,王勃的日子过得应该是很滋润的,本人也是朝气蓬勃,一腔豪情,而且我想象也有点率性而为的意思,当然,这样说是很温柔的,如果说直白点,那就是四川人说的话,脑壳少一瓢脑水,不然也不会去写那《檄英王鸡文》,这威助得,把一个玩艺儿弄得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般,这不是卖弄是什么?

但是,也正是老天第一我第二的豪情,他在此期间写下了最为著名的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后人留下了千古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同爱情一样,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一次离别就很可能再难相见。所以,自古伤别离,伤感就是别离的主旋律。江淹的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为别离诗词奠定了哀伤凄婉的基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大概你一听那古曲《阳关三叠》,就知道在那个时代,什么叫送别了。

初唐,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志在四方,建功立业,是每个男儿应有的胸襟。王勃正是以昂扬的气概,将伤心离别幻化成一曲高亢的天籁,他一改传统送别诗哀伤、悲苦的基调,清新高远,以旷达胸怀独树一帜,成就了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也成为史上最豪放的送别诗。

王勃因那没名堂“鸡”文被赶出王府后,游历巴蜀,一面散心、一面重新求职。三年后,22岁的他返回长安,应朋友之邀,赴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谁料想,平地又起波澜,期间又因事犯下大罪,锒铛入狱,秋后问斩。他父亲王福畤也为此受到牵连,被贬为荒蛮之地的交趾去当了个县令,那可是远在越南那儿呐,唉,这背时娃儿坑爹啊。

运气好,没多久遇高宗更改年号大赦出狱,心怀愧疚的王勃决定南下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正值都督阎大人重修滕王阁竣工,举办庆祝宴会,邀请各方名流参加,王勃也受邀参加并为之作序。因此有了闻名后世的《滕王阁序》。

这一惊世骇俗的千古名篇奠定了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这一串珍珠般的名句,既是对自己命运坎坷、身处困境的感慨,也不乏虽身处困境却依旧坚强的笃定。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尤其是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狂引后人一片地点赞。

王勃探望父亲之后,在渡海返程途中,不幸遇风浪溺水而亡。英年早逝,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27岁的大好时光里,他以特别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王勃的一诗一赋,成就了他的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有人也指出,这两个作品中,皆有盗版之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盗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并非王勃首创,原句出自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这个其实不必过于苛求,至少比曹操直接将《诗经》弄进他的《短歌行》,秦观把隋炀帝的“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换改为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要好得多吧。化用前人名句而能超越前人,甚至让人忘了原句,这真是天才大手笔才能做的一件事,而王勃正是这样的天才大手笔。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好像是他自己的预感,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作派,必然会遭人嫉妒。但我们细看一下,似乎也没人同他成心地过不去,他所遭遇的不幸,也都含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我们是否可以下这样的结论,王勃的起起落落,皆是由他个性使然,是怪不得别人的。

唐风宋雨,淋湿了中国古典文学世界的广阔天空,滋润了东方特色水墨丹青的艺术土壤,直到今天,每当我们在送别时,就会想到王勃的诗;每当看见瑰魅烟霞时,就会想起王勃的句。在王勃不多的作品中,居然会带给我们后人这样多的美好。以至于毛主席对王勃也有很高的评价:“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

唉,可惜了王勃,倘若天假其年,不知这才华横溢的王勃,还会为我们留下多少优美的篇章来传唱千年的风雅。我总觉得,应该不输东坡吧。因为,在一个同年龄的时段中,王勃的收获要远比苏轼要多得多。

0 阅读:4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