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外贸严峻形势是流言还是真相?

渔村不良人啊 2024-04-19 01:41:59

这将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但是会尽量在个人的知识积累范畴内详尽的分析目前外贸现状,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节后开始,各大自媒体平台纷纷出现一堆唱空外贸行业的视频和文章,主要内容就是订单腰斩,港口清闲,集装箱空置,海运价格暴跌,产业链转移等等。

先看2022年全国的外贸数据,货物吞吐量同比持续转好,货物总值同比在逐渐收窄,说明从去年开始整个外贸行业就已经在做动能转换,面向欧美的出口在萎缩,面向中东非的出口在扩张,并不是今年突然开始欧美订单就减少了。然而这是在2021年高增长的基数上建立的,把2021年和2022年整体来看,两年对欧盟出口平均年增长12.4%,对美国平均年增长11.8%,同正常年份相比,这个增长也是合理的,并没有说对欧美出口急剧恶化。

再看今年一月份的外贸数据,因为海关总署目前还没有公布1月份全国各港口及进出口的详细数据,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港口的零星数据来管中窥豹:

1.2023年一月份上海港完成吞吐量380.3万标准箱,2022年一月份435万标准箱,二月份332.3万标准箱。

2.2023年一月份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300万标准箱,2022年一月份362万标准箱,二月份273万标准箱。

3.2023年一月份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25万标准箱,2022年一月份246万标准箱,二月份182.1万标准箱。

4.山东省港口集团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积极扩展港口物流产业链条,1月完成货物吞吐量14296.5万吨,同比增长5.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2.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2%。

5.2023年一月份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162.4万标准箱,2022年一月份180.8万标准箱,二月份143.9万标准箱。

6.2023年一月份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3.1万标准箱,2022年一月份162万标准箱,二月份123万标准箱。

7.2023年一月份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37万标准箱,2022年一月份105万标准箱,二月份84万标准箱。

以上是我国主要7大港口,2023年开年的成绩,今年1月份是春节假期,去年是2月份,可见同样受春节影响,今年7大港口吞吐量全面好于去年,当然这只是单一维度,但是也侧面反应目前外贸行业整体并不像自媒体夸张的那样惨烈,毕竟这7大港口很大份额的吞吐量都是依靠进出口货物支撑。

最后再看下印度和越南的外贸数据,印度2023年1月的商品出口为329.1亿美元,2022年1月为352.3亿美元,2023年1月的非石油和非宝石及珠宝出口额为253.5亿美元,2022年1月为274.1亿美元;2023年1月,越南出口额达250.8亿美元,环比下降13.6%,同比下降21.3%,2023年2月出口同比增长11.0%,大幅上升至258.8亿美元。

东南亚的外贸也是正常波动,并没有出现所谓的产业链和订单大规模转移。

那么流传的外贸行业相关问题到底存不存在呢?确实存在,但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了。

1.2021是外贸大年,当时由于我们疫情防控很好,工厂可以全力开工,承接了很多其它地区的转移订单,另外当时欧美为了刺激经济,频繁发钱,导致购买力也旺盛,共同刺激出了外贸繁荣景象,国内很多外贸公司和工厂乘机扩大规模,还有众多羡慕外贸躺赚的小白,也纷纷进场喝汤,最终的结果就是供应严重过剩,产能严重过剩。现在后疫情时代,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开始正常运转,欧美需求也回归正常甚至因为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偏向减弱,过剩的外贸公司和加工厂只能加剧内卷,感受上就是订单减少、生意难做、行业举步维艰。

2.同样2021年,全球航运受疫情和通胀影响,世界海运价格暴涨,又因为欧美港口卸柜和清关周期加长,导致集装箱位“一箱难求”,甚至连空箱子都短缺。在市场刺激下,2021年中国集装箱产量65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一倍。现在海运紧张缓解以后,空箱回流到出口港口,港口空箱堆积如山也就是正常现象了。海运价格的下降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说白了,还是市场对供需的正常调节。

3.美联储持续加息下,美元在快速回流美国,导致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美元荒,出现了有需求却下不了单的情况。

4.中美贸易战和逆全球化,导致欧美布局供应链多元化和产业链本土化,分流了部分订单需求,但这个转移订单量有限,因为供应链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目前的全产业链还不是随便能轻易替代的。

5.美国持续高通胀,欧洲因为俄乌局势引发的能源危机,都抑制了需求。作为外贸的主要金主,消费疲软,花钱少了,自然订单就少了。

6.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不是最近几年才向东南亚转移,而是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最近几年在各方因素下有加速趋势,但这是我们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结果,是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过程,同时就算这些低端加工产业在东南亚完成,但是他们加工产品的原材料还是要从国内进口。我们以纺织业举例,目前的成衣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东欧那边,但是大部分面料和纽扣等辅料依然是从中国进口,因为化纤产业就涉及到一些技术门槛了,这在东南亚地区是不具备产业优势的,我们的化纤巨头有较强的话语权。

7.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是不是真的全部转移呢?没有低廉的人工成本我们就真的丧失优势了么?面对目前外贸平台多款少量的新特点,还是以纺织业举例,线上客户给详细信息,当天就可以出样版并跨省邮寄,只要是东6省隔天到,买手部市场部立刻给反馈,如果款式可以最迟第二天就可以同步视觉部拍照运营上架,客户下单加工厂15天交货,我国纺织行业的分工之细,产业链之复杂可以说冠绝全球。我们真正转移的是外贸大单加工,这种需要强大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碎片化个性化订单,目前我们还是有极强的竞争力。

8.继续走价格战,靠着出口退税才能存活的外贸企业,后面只会越来越难做。大而不强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合中国外贸的下半场了,用巨大的社会代价去补贴外贸行业以求外贸整体的增长不再是未来主流。走技术转型之路,走商业模式转型之路,走供应链整合之路才是外贸下半场安身立命的砝码。

9.中美脱钩,加大了b端的采购风险,灰犀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中美关系都将在拉锯中相伴,主做b端的外贸企业可以多发力c端转型,相对而言c端受管控的风险影响较小。

外贸难不是今年开始,也不是去年开始,它是伴随着我国产业转型一块成长的,只不过疫情的黑天鹅导致了传统外贸的回光返照,现在加速了转型这一进程而已。有淘汰就会有新生,面对逆全球化,复杂的国际形势,艰难的经济环境,有挑战也有机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外贸人加油!

0 阅读:0

渔村不良人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