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家三大文豪,为何在军事思想上“集体愚蠢”?

五千年文史 2023-06-07 10:29:00

苏洵、苏轼、苏辙号称“三苏”,三人文学上造诣深厚,成绩斐然,称三大文豪一点也不过分。可是三人却喜欢在自己不擅长的军事领域著书立说,结果出现一些“悖论”,让很多人看了直呼“文学天才,军事蠢材”。这是为何?

(三苏全家福)

一、三苏的军事“悖论”

苏洵一介书生,从未当兵作战,却专门写了一组军事论文,命名为《权书》。其中《用间》一文提出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观点:打仗不应该用诈术,要“用心于正”,坚持以“正道”破敌。

“兵虽诡道,而本于正者终亦必胜。今五间之用其归于诈,成则为利,败则为祸。且与人为诈,人亦将且诈我,故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夫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无独有偶,苏轼也写了2篇军事论文《孙武论》上下篇,文中毫不客气地批评孙武“兵以诈立”的观点,指出军事上的欺诈手段长期使用会污染人心,甚至会传染到社会风气和官场风气上,还提出了“廉、静、信”三原则。

苏洵、苏轼父子都反对在军事上使用诈术,然而自古以来,“兵不厌诈”一直是军事斗争中将领们所遵循的信条,所以二苏此番言论令很多人费解。

(苏洵)

再说苏洵的小儿子苏辙。苏辙在军事上的“悖论”体现在他对禁军训练的强度有意见。宋神宗死后,高太后执政,废除了王安石新法。此时,苏辙以右司谏的身份奏请朝廷,要求降低禁军日常训练的强度,文章洋洋洒洒,列举了大量“训练过度”的危害。

自古强军,训练首当其冲,而且北宋中期的禁军之所以弱势,的确与训练不足有关,所以王安石制定了严格的训练方案。苏辙提出降低禁军训练强度,遭到后人普遍的批评。

苏家三大文豪为何在军事上集体犯幼稚病?颇令人深思。

二、与“重文轻武”无关

很多人认为,“重文轻武”的思想,是三苏在军事上犯幼稚病的主因。

理由是,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像一座大山,将武人压得抬不起头来,宋人由此轻视武人,不愿习武,不愿言兵,不研究军事,军事素养很差。因此,像苏洵、苏轼、苏辙这样的文人士大夫在军事思想上显得幼稚很正常。

然而,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要知道,北宋“重文轻武”只是“轻武人”,不是“轻军事”。北宋长期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轻军事无异于自杀,是不可能的。北宋“轻武人”的方式是“以文督武”、“以文代武”,武官有统兵权,但不能任正职,正职须由文官充任。不仅军队首脑为文官,地方州县一把手也是文官,也亲自抓军事,正如司马光在《乞罢将官状》中所说“盖知州即一州之将,知县即一县之将也。”

正因为大量文官管理着军务,促使他们不得不主动去了解军事,毫无疑问,这增加了文官们的军事知识,提高了文官们的军事素养。

所以,应该说三苏在“重文轻武”的大背景下,军事素养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苏轼)

以苏洵为例,苏洵写的军事专著《权书》除了《用间》一文有争议外,其它都非常有见地。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游击战的要诀——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苏洵在《权书》中便明确地提出来了。他还提出了“以众入险阻,必分兵而疏行”的原则及“审势”、“审敌”的主张,都非常实用,显示出极高的军事素养。欧阳修很赞赏苏洵的《权书》、《衡论》,以文坛领袖的身份推广苏洵作品,苏洵因此而出名。

苏轼的军事素养也不差。以苏轼的军事作品《孙武论》看,他提出时代变了,军事斗争的原则与方法也要变,提出“将军之兵法”应向“天子之兵法”转变,不仅要考虑“用智”,还要考虑“其所以用智”……这些都是真知灼见。另外,苏轼于1061年写的策文《教战守策》提出居安思危、教民习武、以民为兵,更是高瞻远瞩,令人钦佩。

从实际情况看,苏轼正式踏入仕途的第一任官职是凤翔签书判官,管理兵、吏、刑、水、工五曹文书,其中兵居首,说明他对军事决非一无所知。后来,苏轼又任过密州、湖州、徐州、湖州知州,既管行政也管军事,更说明苏轼是懂军事的。

可见,北宋“重文轻武”的思想不是三苏军事幼稚的原因。

(苏轼)

三、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儒学产生于春秋,到北宋时已有近1500年历史;独尊儒术始于西汉,到三苏时亦在1100年以上。也就是说,北宋三苏时期,儒家思想已深入到每个读书人的骨髓中,作为儒家思想核心之一的“信”字,也被读书人奉为圭臬。

“信”字由孔子提出,被孔子视作立国、治国之根本,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西汉时,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将“信”字列入“五常”中,进一步提高了“信”字的地位。

三苏皆为读书人,十几年寒窗苦读儒家经典,自然对“信”字十分尊崇。“信”的反面是“诈”,看到古代兵书里提出各种诈术,苏洵和苏轼心里便不舒服了,于是提出反对意见。从苏轼提出的“廉、静、信”三原则可以看出,他完全是以儒家标准来看待军事斗争中的诈术的。

然而在真正的行军作战中,谁会尊崇一个“信”字呢?相反,“诈”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就算是诸葛亮这样的儒将,真正身临战场,也会彻底抛弃儒家仁、义、礼、信那一套,而采用各种欺骗、迷惑、引诱、偷袭等手段对付敌人,而且杀人如麻,心狠似铁,丝毫不会怜惜敌人性命……

苏洵与苏轼,很显然是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战争的残酷性,才理想化地将儒家之诚信思想引入战争中,犯下了“幼稚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食儒不化”。

至于苏辙反对禁军士兵“过度训练”,也与儒家“仁”的思想有关,仁者,宽以待人也,反对严格的军事训练便可以理解了。从苏辙上书的结果看,朝廷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停止了禁军高强度的训练,说明苏辙并不孤立,当时很多官员都与苏辙持相同意见。

(苏辙)

这也就暴露了苏辙提议的另一原因:党争。苏辙乃旧党,强烈反对主张变法的新党,于是对王安石这样的新党提出的所有改革措施,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一律反对。从这一点上讲,苏辙反对禁军严格训练不是愚蠢,而是故意愚蠢。

0 阅读:193
评论列表
  • 2023-06-11 23:01

    老子说了,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三苏是过愚了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