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雅典的黄金时代,苏格拉底为何痛苦得宁愿死去?

五千年文史 2023-05-16 18:13:45

苏格拉底是世界级的伟大哲学家。他很幸运,生活在雅典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雅典最强大、最繁荣、最自由,国家强盛所带来的一切福利他都享受到了。可是他却痛苦得宁愿死去,这是为什么?

一、黄金时代的雅典有多辉煌

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不是指“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而是指雅典称霸希腊的美好时代,从公元前479年波斯帝国第三次入侵希腊失败到公元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这段时间。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 ,死于公元前399年,终其一生,除了最后5年动荡不安,前面的65载,都处在雅典的黄金时期。的确很幸运。

黄金时代的雅典有多辉煌?

首先是“雅典帝国”的建立。打败波斯帝国的第三次侵略后,雅典抢抓机遇,挟海军之威势称霸地中海,建立了海上霸权。次年,雅典又掌控了提洛同盟,利用提洛同盟臣服越来越多的希腊邦国。公元前454年,雅典将提洛同盟的金库由提洛岛迁至雅典,直接支配了这一金库,最多的时候,雅典有173个附属国,也就有173个国家交纳贡金给雅典。

(绿色为雅典控制区,斯巴达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小)

其次是工商业经济。雅典在提洛同盟之内推行统一的雅典银币和度量衡,使雅典的经济利益最大化。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依托比雷埃夫斯港,雅典建立了地中海经济贸易圈,与欧洲、亚洲、非洲的国家都有商业联系,其军工、冶金、造船及葡萄酒、橄榄油产品远销国外。

第三是民主政治。通过伯里克利一系列天才的制度设计,雅典做到了“让每个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样便激发了雅典每一位公民的聪明才智,取得成就是必然的。

第四是古典文化的繁荣。不仅有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哲学家,还有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这样的戏剧家,菲狄亚斯这样的雕塑家;不仅有“以诡辩著称”的智者学派,还有提出“万物皆数”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有提出“原子论”的米利都学派……

苏格拉底生逢盛世,何其幸哉!

(毕达哥拉斯学派)

二、苏格拉底独特的痛苦

可是偏偏,苏格拉底是个智者,他透过雅典的繁荣看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2大致命缺点。

雅典民主的第一个缺点,是为了达到“人人都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的目标,采用了“抽签选举”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惠及到每个公民,却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方便。

雅典民主的第二个缺点,是单纯的少数服从多数,往往形成“多数人的暴政”。雅典最重要的民主机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办事的,而是经由投票,以多数人的意见来定罪的。而雅典公民中的多数人并不一定具有管理国家的素养,甚至很情绪化,易受人蛊惑与煽动,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所以如果有人工于心计,巧舌如簧,善于煽动情绪,那么他再卑鄙的目的都可以达成。

苏格拉底非常讨厌雅典民主的这两个缺点。针对第一个缺点,苏格拉底曾提出,必须让“有知识、有专长的人担任领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针对第二个缺点,苏格拉底也有自己的看法:

“真相应由专业人员调查后,根据调查出来的证据还原当时场景,再根据法律做出论断,而不是由多数人凭其感性认识做出选择”。

可是苏格拉底的真知灼见没有被采纳,所以他痛苦。

苏格拉底痛苦,还因为雅典正在为这种有缺憾的民主制度付出代价。从公元前431年开始,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了。斯巴达也是希腊强邦,拥有举世无双的陆军,拥有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支持,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寡头体制,领导集团并不像雅典这样受多数人情绪的影响。

雅典的“多数派”在这次战争中接二连三地“情绪失控”,给前方战场带来严重后果:

比如公元前430年,雅典在与斯巴达对峙时处于弱势,城内又发生瘟疫,死伤惨重,人们情绪激动,居然指控他们伟大的改革家与卓越的军事领导人伯里克利造成了这一切不幸,将伯里克利撤职并罚款。可是次年又因战争需要,仍然选择伯里克利做将军。不久,伯里克利死于瘟役。

伯里克利死后,他的反对者克勒翁居然上台了。此人有一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巴。当时,雅典明明有机会缓和与斯巴达的矛盾,争取到和平,克勒翁却搬弄是非,说服雅典公民们仇视斯巴达,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最荒唐的是公元前420年亚西比德当将军后,雅典民众的表现。亚西比德满嘴跑火车,当时雅典与斯巴达本已签订《尼西阿斯和约》,可以和平相处了,亚西比德却劝说雅典公民撕毁《尼西阿斯和约》,远征西西里。战乱又起。

更搞笑的是,当亚西比德带领远征军抵达西西里后,有人控告亚西比德毁坏神像,雅典公民们愤怒之余,居然不顾亚西比德重任在身,下达判决书,要求亚西比德回国接受审判。逼得亚西比德投降了死敌斯巴达,帮斯巴达打雅典,成为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的重要原因。

苏格拉底亲自参加了伯罗奔尼撒之战,亲眼目睹了雅典民主制度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所显示的弊端,可是他干着急没办法,痛苦不已。

三、法庭上的自杀式辩护

前404年,雅典战败投降后,出现了民主派与“僭主派”互相撕咬的内乱。

斯巴达军队指定了一个以克里提亚为首的“三十人委员会”即“三十僭主”主持政局,对雅典民主派大开杀戒。雅典民主派奋起还击,反杀了“僭主派”,恢复了民主制度。

民主派重掌政权后,欲找“僭主派”报仇,斯巴达却不允许,民主派只好拣软柿子捏,他们想到了指控苏格拉底,罪名就是“蛊惑青年”。因为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失败的亚西比德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杀戮民主派的“僭主派”首领克里提亚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学生犯罪,是不是老师蛊惑的?这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苏格拉底就算难辞其咎,也绝对罪不至死。

可是苏格拉底自己不想活了。他在法庭上的辩论只能用四个字评价:一心求死。

陪审法庭的第一轮投票是定罪,判定苏格拉底有罪;第二轮投票是量刑,可以判死刑、流放,也可以宽恕,只处罚金。苏格拉底本应在量刑这一环节放下姿态,乞求宽恕,可是他怎么为自己辩护的:

“我是神赐给雅典人的礼物”

“我绝不哀求获得宽恕”。

“我不会因为想要避免惩罚而放弃哲学。”

这些高傲的言辞,立刻让一部分本来同情他的陪审员不再同情他。

苏格拉底又提出,他不仅没有罪,雅典还应该宣告他为英雄,享受特殊津贴供养在普吕坦内昂。

这是一个罪犯应有的话吗?无疑,苏格拉底又失去了一批同情他的人。

更过分的是,苏格拉底还轻蔑地说,如果一定要罚他的款,那就罚一个米那吧。一个米那!这是在戏弄陪审团啊!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都听不下去了,柏拉图等人急忙叫苏格拉底改口,答应支付“三十米那”,他们可以做担保,付不起的话他们可以帮他支付。

苏格拉底却不这样想,他太清楚陪审法庭的陪审团了,用这种方式羞辱他们,他们肯定会失去理性,咬牙切齿地判他死刑。

果然,501位陪审员,有361人赞成对苏格拉底执行死刑,这个结果,谁也无法改变了。

最终,苏格拉底喝下毒酒而死。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死后,很多人吟唱戏剧大师阿里斯托芬的话剧《蛙》里的诗句:“愚蠢的人们啊,是你们纠正自己过失的时候了,重新起用贤良之材吧……”

柏拉图后来写了《理想国》一书,提出让高尚而有学识的哲学家来做国王,让具有美好心灵和正义感的人做法官,就是为了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0 阅读:26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