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这种伟业,为何最终被李世民做成了形式主义?

五千年文史 2023-05-20 17:47:23

以“君舟民水”开头,以大兴土木结束;以善于纳谏开头,以逼死谏臣结束;以励精图治开头,以昏庸享乐结束……很多人只知阳光下的李世民,不知暗夜里的李世民,只知贞观之初的辉煌,不知贞观末年的荒唐。

(李世民)

一、28岁,不可遏制的千秋伟业梦

《旧唐书》详细记载了李世民早年的光辉业绩:

17岁于雁门关救主,18岁于太原城救父,19岁起兵晋阳,20岁击溃“西秦霸王”薛举,22岁挫败割据山西的刘武周,23岁生俘“洛阳王”王世充及夏王窦建德,威震天下,李渊封其为“天策上将”。

24岁,李世民又平息了刘黑闼、徐圆朗之乱,为建立才4年的大唐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27岁,李世民获封中书令,位同宰相。

此时的李世民,头顶光环,年轻气盛。十载军旅生涯,锻炼成钢铁意志;万里河山驰骋,磨炼出非凡眼界;谋士猛将如云,皆唯其马首是瞻。正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所言:夫英雄者,有吐吞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心。李世民是英雄中的英雄,当然想做皇帝,因为只有做皇帝,才能将他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可是太子李建成却成了他的阻力,并与他展开激烈争夺,最终的结果,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解决了阻力。这一年,李世民28 岁。玄武门之变成了李世民的污点,但也成了催化剂,激发李世民创造千秋伟业来洗刷污点的催化剂。

于是,公元627年,满载着李世民“千秋伟业梦”的贞观号巨轮启航了……

(年轻时的李世民)

二、41岁,交出满意的答卷,露出骄傲的尾巴

十三年后,李世民四十一岁,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武功方面:

一是解决了令隋、唐两朝统治者头疼的难题——东亚霸主突厥的威胁。公元630年,大将军李靖俘获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灭东突厥。老虎被灭,百兽惶恐,漠南漠北大量小国纷纷依附大唐,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二是让西域即现在的新疆大部重归中央管辖。西汉武帝时,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之后,由于中原王朝的弱势,西域逐渐脱离中央。贞观十三年,李世民派侯君集攻灭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然后在高昌国旧址设安西都护府进行管辖。此举大大扩充了唐朝在西北方向的领土,为唐高宗时代唐朝拥有1237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治方面:

政治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减少专制,分权行政,实行集体领导。

经济上三轮驱动,一靠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与筒车——推动农业的充分发展;二靠纺织、陶瓷、造纸等手工业的发达;三靠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商贸业的繁荣。唐之民负担较轻,生活较为富足。

人才储备上,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武有李靖、李绩、秦琼、尉迟恭等,又建凌烟阁以激励大臣,改革科举制以吸纳新鲜血液……

(中年李世民)

这份成绩单是不是无比地光鲜亮丽?然而正因如此,李世民有些飘了,开始放飞自己了。

他开始好色,贞观十一年召武则天进宫;他开始玩物,“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他开始不讲信用,贞观十五年答应了薛延陀的求亲,收到聘礼后却又反悔了。魏征在贞观十三年写下《十渐不克终疏》,指出李世民在10个方面做得虎头蛇尾,希望李世民改正,李世民答应改正,并“赐征黄金十斤”。但没过多久,他又我行我素。显然,他已经没有贞观初年的自制力了。

(魏征)

三、48岁,杀谏臣,忘初心,开倒车

贞观十七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死,第二谏臣刘洎接班。

这一阶段,李世民在纳谏上仍然十分高调,总是在朝堂上让大臣们“直陈其过失”。很多大臣都明白,进谏、纳谏已流于形式,所以多不愿发言,刘洎却坚持直言进谏。

贞观十八年,刘洎升任侍中,时逢李世民又在朝堂上要求大臣指陈其过失。李绩、长孙无忌等圆滑之辈都奉承李世民说,陛下,您已经没有过失了。刘洎却站出来言道,陛下您这段时间对提意见的人态度不好,一不合意就百般责备,谁还敢说真话呀!李世明愣了一下,说,好,我以后一定改。其实心里对刘洎十分不满。

贞观二十年(646),李世明攻打高丽无功而返,褚遂良在他面前诬告刘洎自称伊尹、霍光,大逆不道。李世民责问刘洎,刘洎说没有此事,大臣马周也为刘洎作证,可李世民还是迫刘洎自杀了。

刘洎之死,说明李世民贞观年间的善政之一:广开门,多纳谏,已彻底沦为形式主义,血淋淋的形式主义。

(刘洎)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李世民49岁,身体越来越差。长安天气闷热,他受不了,命人在长安之南的翠微山海拔1568米处修建了避暑行宫翠微宫。可是建成后李世民觉得翠微宫太小气,又命人在长安以北玉华山仁智宫的基础上,扩建了拥有五门十殿、气势恢宏的玉华宫。据《资治通鉴》记载,“所费已巨亿计”。这两处宫殿的修建虽比不上秦始皇的阿房宫、郦山陵,但也耗资巨大,动用民工无数,与贞观初年李世民坚决不修宫殿的美德相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这说明,李世民贞观年间的善政之一:爱惜民力,不大兴土木,也沦为形式主义。

另外,李世民在贞观后期生活逐渐转为奢侈享乐,还带动李唐宗室成员集体奢靡,并将这种奢靡之风以圣旨方式固定下来——贞观十六年,他下旨明令朝廷各部门不得限制皇家所享用之物品。

李世民自己都觉得过头了,在公元648年写给太子李治的《帝范》中作了检讨:

“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也。”

这说明,李世民贞观年间的善政之一: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也沦为形式主义。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逝,结束了他光辉而富有争议的一生。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善政,然而即便如此,亦难免虎头蛇尾,高开低走,明君逐渐变昏庸,善政走样成形式主义。警示不可谓不深刻。

可见,不忘初心,保持永恒的进取心,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又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参考资料:《旧唐书》

1 阅读:108
评论列表
  • 2023-06-04 13:26

    也就一个纳谏了[笑着哭]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