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对于这些状元郎而言,迎娶公主可不算是什么好事情。一般而言,考上状元就娶公主几乎很难出现,尤其是在唐朝以后,必须是熟读四书五经之人方能中榜,这就决定了这群状元郎的年龄必不会太小。
自隋朝大业二年开创科举,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共产生了638个状元,其中唐朝状元年龄平均是29.4岁;宋朝状元平均29.6岁;元朝状元平均29.5岁;明朝状元平均32.3岁;清朝状元平均是31.9岁,可见并不算年轻。
洞房花烛夜
况且古人崇尚早婚,甚至在汉惠帝时期曾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翻译一下就是,家里有女子的,年龄超过十五还没有婚嫁的,这个家庭的赋税按五倍缴纳,可见古人不婚真的会被收单身税。因此不应该讨论这群人结没结婚,应该说他的孩子是不是要结婚了。
当然,你说难道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状元当驸马的例子吗?那当然是有的,而且是仅有一例,那就是——郑颢。
郑颢(817年~860年),字奉正,出身唐代显族荥阳郑氏南祖,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大族出身。二十五岁时亲赴长安参加殿试,状元及第,进入兴元尹幕府,可谓是春风得意。《东观奏记》形容他是:“首科及第,声名籍甚”。
当时的皇帝是唐宣宗李忱,颇有才情,膝下共有12个女儿,最疼爱的便是长女万寿公主,便想给她找一门好亲事。时任宰相的白敏中,就极力推荐了当时已有婚约在身的郑颢为驸马。这也使郑颢对白极为反感,以至后来都时常在给皇帝的奏本上痛骂白敏中。
虽然无奈,郑颢也深知皇命难违,还是接受了这门婚事。宣宗李忱自然也知道万寿公主的脾性,就叮嘱说:不要因自己是公主怠慢了夫家,千万不要步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的后尘。
诏公主执妇礼,皆如臣庶之法,戒以毋得轻夫族,毋得预时事。又申以手诏曰:「苟违吾戒,必有太平、安乐之祸。」——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八唐纪六十四
当然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改了,她就不是唐朝公主了。虽然有皇帝的千咛万嘱在前,万寿公主在郑家仍然我行我素。后来郑颢的弟弟病危,宣宗遣使慰问。使者回来后,问公主在哪里,答,在慈恩寺看戏呢,皇帝大怒,亲召公主入宫训斥,岂有自己小叔子病重,自己还去看戏的。
幸运的是,虽然婚姻上并不如意,但在官场上郑颢却也算得上步步高升。一方面是唐宣宗对郑颢心存愧疚,另一方面也确实是郑颢有才学。宣宗李忱屡次对其破格提拔,先授银青光禄大夫,又充翰林学士、知制诰,再迁右谏议大夫,后又主管科举,甚至一度想提拔为宰相。
郑颢的父亲郑祗德在官场沉浮多年,深知自己儿子如今已是皇亲,若再任宰辅,必遭人嫉恨,便极力劝阻郑颢。郑颢又怎么能不明白父亲的苦心,立即向皇帝表明自己实在分身乏术,难以受命。
大中十三年,50岁的唐宣宗突然病重,没多久便去世了,郑颢悲痛万分,写下了追悼诗《续梦中十韵》,一面哀痛唐宣宗的离世,一面痛惜自身才华未能尽显。
间岁流虹节,归轩出禁扃。奔波陶畏景,萧洒梦殊庭。境象非曾到,崇严昔未经。日斜乌敛翼,风动鹤飘翎。异苑人争集,凉台笔不停。石门雾露白,玉殿莓苔青。若匪灾先兆,何缘思入冥。御炉虚仗马,华盖负云亭。白日成千古,金縢閟九龄。小臣哀绝笔,湖上泣青萍。——《续梦中十韵》
唐宣宗去世的第二年,郑颢也很快抑郁而终了,享年44岁。
有趣的是,郑颢死后第二年,万寿公主生下了一个遗腹子,也是两人12年的婚姻生活生下的唯一子嗣,这应该也是郑颢婚姻不顺的另一真实写照吧。
状元郎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旧唐书》——后晋-刘昫
《东观奏记》——唐-裴庭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