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有一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这个词就是“紧日子”,呼吁地方政府过“紧日子”,主要原因是财政部最近公布了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2024年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表”显示:
2024年因公出国(境)费用预算数为0.6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长100%。会议费今年预算数为2.62亿元,同比增长77%。培训费今年预算数为14.75亿元,同比增长约21%。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8.27亿元,同比增长约15%。
看似预算费用增长了很多,其实年上述增长相对较快的行政开支,远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
根据财政部数据,与2019年实际执行数相比,2024年因公出国(境)费用预算数下降约60%,会议费预算数下降约61%,培训费预算数下降约57%,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下降约31%。
大家也知道前几年因为种种因素的印象,各地的财政收入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土拍收入大幅度下降。
2022年,全国地方卖地收入6.68万亿,较2021年下滑23%;
2023年前11个月,全国地方卖地收入4.2031万亿,同比下滑20.5%。
以热门城市杭州为例:
2022年,杭州卖地收入2203.4亿,全国排名第二,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40%。
但是,2023年杭州买地收入1780亿,依旧排名全国第二,但是跌幅达19.2%。
全国土地财政依赖度破百的城市还有佛山、南京、武汉、广州、西安、贵阳、南宁、常州、珠海等…
它们在土地出让金收入方面与杭州面临着相似甚至更严峻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的,除了上海等少数城市,下面的很多城市主要财政收入都是靠土地出让金,开发商手里有钱,日子过的滋润,那么地方财政预算就充足,城市的各项建设配套也就会更快的落地,比如公园、学校、地铁等。
可是这两年的房地产行情大家也看到了,不能说差,只能说非常差。
其实中央强调“紧日子”除了因为财政紧缩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要求大家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要铺张浪费。这一点不管是针对地方政府还是个人,都是非常适用的。
早在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
另外近日财政部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说了这么多,地产行业其实更应该过“紧日子”,比如华润置地主席李欣表示“2024年要真正习惯过紧日子。”
因为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行业规模持续收缩,“三高”的发展模式已经终结。
同时,消费者对居住品质、消费场景以及空间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发展模式正在建立过程中。
根据中指数据显示,2023年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43468.4亿元,市场份额为34.5%,较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
2021年-2023年,TOP100房企销售额连续下滑,到2023年相较于2020年历史高点已经腰斩,市场份额同步连续下滑,到2023年不足35%。
在这种局面下,广大房企不得不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毫无疑问,当下的楼市环境,大部分民营房企资金链仍然紧张。今年以来,大部分规模房企业绩表现不佳,甚至不得不主动调低全年业绩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2024年,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三个趋势的影响逐渐显现:
首先,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加快,刚需住房需求有望得到缓解,市场购买需求或将得到缓解。
其次,房产税的可能推出,可能进一步增加多套房持有成本,尤其是对于有多套房的人群。
第三,据央行课题研究组发布的《城镇家庭资产负债报告》,城镇家庭资产中房产占比超过70%,房产保有率达到96%,一般家庭拥有至少3套房产的比例超过40%。这意味着房产过剩已成为现实。
综上所述,尽管有多项利好政策出台,但2024年的房地产市场很可能仍难以恢复到理想的状态。不管是对于房企还是从业者亦或者地方政府,都应该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