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作为一句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俗语,对于大众都不陌生。其中,揭示通俗而浅显的道理:龙族生而研究的是叱咤风云,培养出来的是龙,而老鼠们培养的孩子,却只会蜗居地下。简单的来说,教育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通俗的来讲,一个国家的孩子,如果从小与笔墨与颜料打交道,人人热衷于绘画、书法,那么这个国家的艺术成果可想而知;如果,孩子们从小热衷于体育场锻炼体魄,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那么人人都能有一副良好的体魄,活泼向上的性格;如果孩子们从小在实验室里,与各种各样的小制作打交道,人人富有想象力而又敢于通过实验探索去让想象变成现实,那么,未来的科技人才是通向蓝天、征战大海、驰骋宇宙各个方面的……
总之,古人最传统的教育观念是跟着先生学习读书写作、跟着瓦匠木匠学手艺、跟着武术大师学武术。以及形成传统的书香世家、中医世家、武术世家等等,许许多多家族性的专业化教育模式。
统一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打破了各个专业发展的平衡,形成了各个专业学习机会的竞争,各种专业化的教育方式也被统一的应试而取代。可以说,高考以前的教育只是为了方便给人进行分类,孩子们接受的既不是阅读、写作技能培养,更不是科学探索习惯,甚至体育运动习惯培养不起来,与艺术素养更是无关。
从人才成长和学科发展的角度上来讲,这些做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迄今为止,不论萎靡不振的学术风气。除了长篇累牍的大量卷宗,在国际上能立足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有多少?高校的学风如何?还有多少高校保持着解放前老一代教育家的风范?
教育,需要摒弃花里胡哨的表演,更要远离急功近利的贪心。让富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从小可以接触到专业的艺术培养;让喜欢科学、渴望成才的孩子投入到实验探索中;也让各个专业的发展恢复到该有的模样!
学高为师,身正示范!如果老师教一辈子学,自己的专业能力都无法进步,语文老师自己本身不懂阅读、写作;理化生等科学学科老师教一辈子学,自己都不会实验探索。这样的教育,只是沉醉在别人的研究成果里,自以为是的列出一大堆难题,画地为牢,偏执的误导学科方向。
如此的观念下,人才的未来在哪里?沉睡的狮子能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