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三万多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工人俱乐部和工会向直系军阀提出各种合理要求,举行总同盟罢工。
吴佩孚的回应是2万兵力,配备装甲列车、重机枪等,对汉口江岸总工会实行血腥镇压。造成52人死亡、300余人重伤,著名共产党人施洋、林祥谦遭到杀害。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曾积极推行“联苏容共”政策,得到苏联,中共的高度赞扬。
吴佩孚为何从亲苏容共走向镇压二七大罢工?

一、苏联转向扶持国民党,吴佩孚转向英美。打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成为报复手段
吴佩孚早期与苏联有过亲密接触,接受过苏联的援助。
1922年直奉战争失败后,吴佩孚被困洛阳陷入绝境。当时苏联通过中东铁路局提供其500万卢布贷款及鲍罗廷等顾问的军事指导,帮助其重整队伍。吴佩孚接受了李大钊通过其政治处长白坚武提出“保护劳工”政策,允许共产党在其辖区组织和教育工人。
苏联另一方面又与南方孙中山谈判,扶持国民党。
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与吴佩孚联合反对孙中山北伐,孙中山转而谋求与苏联合作,1923年1月《孙文越飞宣言》发表,苏联与孙中山联盟正式形成,苏联提供资金和武器,帮助国民党建立现代军队。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苏联为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包括枪支、弹药、火炮等各类军事装备,改善了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状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苏联向国民党提供约300万卢布的财政援助,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这对吴佩孚构成极大威胁,使其对苏联反目成仇,进而打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以报复苏联。
二、吴佩孚与苏联矛盾激化
吴佩孚与苏联的合作双方因为各自的利益不同 ,形成各自的目的不同。都存在着相互利用的成分。
吴佩孚亲苏真实目的:破坏反直同盟。
1922年直奉战争,奉系不甘心失败退往关外。张作霖,段祺瑞包括同样反对吴佩孚的南方孙中山政权,试图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吴佩孚。因此吴佩孚希望借助苏联的力量粉碎反直同盟。
在对待中共问题上,吴佩孚为了“联苏“而实施“容共”政策,即容纳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中国共产党,共同推进北方的工人运动。为此,李大钊专程到洛阳与吴佩孚会谈。
苏联扶持吴佩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一是要建立反日同盟。
据奉命前往洛阳与吴佩孚会晤的苏俄使馆武官格克尔在给越飞的报告中说,吴佩孚是反日的,希望能建立“俄中反日同盟”。
二是要打击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需要。
因张作霖在东北容留苏俄白卫军,使苏俄安全受威胁
后面张作霖绞杀共产党领袖李大钊,更让苏联恼羞成怒。
三是要维护苏联在华的利益,如外蒙古,中东铁路等权益。
苏联在中东铁路和外蒙古问题上的做法引起吴佩孚不满。
1920年7月,苏联在第二次对华宣言中推翻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内容,宣称要保持在中东铁路的特权。1921年7月,苏联扶植亲苏势力控制外蒙古,同时宣布外蒙独立,同样也使吴佩孚强烈不满。中共在与吴佩孚合作同时,促进了工人运动大发展,也让吴佩孚感到威胁。
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苏联感觉直系背离,便暗中与直系内部有离心倾向的冯玉祥交集。作为回应,吴佩孚公开联络陈炯明以对抗孙中山南方政府,同时采取转向英、美等国的路线。
三、京汉铁路的收入是吴佩孚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
二七大罢工直接冲击吴佩孚的经济命脉,京汉铁路是其军费、借款抵押、发行公债、运兵的重要依靠。使他感到极大的震撼和威胁,从而痛下杀手镇压罢工。
虽然吴佩孚曾允许共产党人在其控制区公开活动,甚至批准成立河南总工会,但当当京汉铁路工人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等实质性诉求时,已触及他的核心利益。
直系军费开支的70%依赖铁路运输提成,二七大罢工导致京汉线瘫痪20余日,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更致命的是,罢工波及全国16个省市的23万产业工人,形成威胁整个统治体系的阶级力量。吴佩孚手下师长靳云鹗就明确警告:“工人势已成潮,若不镇压,恐军队亦将被赤化。”
以上这些都使军阀吴佩孚感到极大威胁,从而痛下杀手镇压罢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