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头部弹片折磨54年,为何一直未取出?

见谈历史 2025-03-11 04:25:18

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逝世,享年77岁。却遭遇了长达54年的弹片折磨。

在挑拣将军骨灰时,粟戎生突然发现颅骨骨灰里藏着三小块金属片。分别有黄豆大,绿豆大。通过仔细辨认原来是三块弹片碎片。

粟裕大将是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我军战神。他有士兵的履历,没有院校的学历,却能够统领大军,驰骋战场。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粟裕一生共受伤六次‌,其中两次在头部。‌‌粟裕头部弹片折磨54年,为何一直未取出?

一、南昌起义后的福建武平战斗,粟裕第一次头部受伤,几乎丧命。

1927年南昌起义后,粟裕所在教导队受叶挺指令,担任警卫任务。粟裕担任班长,保卫设在江西大旅社的起义总指挥部。

9月初,粟裕带领一个班负责把缴获的枪支装上船,押送到广东东江。

9月17日,国民党32军军长钱大钧率18师追到武平县。朱德指挥部队与敌激战2小时,随后命令 粟裕所在排占领武平城外山坡,掩护部队转移。

战斗中突然一颗子弹 从粟裕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了过去,形成贯通伤。主要损伤集中在颅骨及硬脑膜。这次受伤让他几乎丧命。几十年后,粟裕记忆犹新:

当时觉得受到猛烈一击就倒了下来。当我清醒过来时,身边空无一人,只觉得浑身无力,爬不起来。后来打扫战场的战士发现了他。替他包扎伤口赶上大部队。

当时情况危急,部队处于转移过程中,医疗条件极其有限,无法对头部进行详细检查,简单包扎后他就继续随部队行动了。

二、第二次是在赣南水南战役中,被迫击炮弹击中头部,留下弹片。

1930年2月下旬,在吉安的南部水南,粟裕参加了消灭进犯赣南苏区的国民党军唐云山独立十五旅的战斗。

战斗中,敌军的一发迫击炮弹在粟裕身旁爆炸,炮弹碎片击中头部,粟裕当场昏倒在地。战士们准备抬他下战场,苏醒后的粟裕从担架上坐了起来,继续指挥战斗。一会儿又昏了过去。

当时医疗条件极为简陋,中央红军野战医院,仅有简易手术器械 ,急救包和草药。 当时战地医生为他取出了可见骨碎片,盐水冲洗伤口 ,没有发现钻进粟裕头颅的弹片。

手术后护理 休息两周,依靠有限药品消炎,高烧41℃持续27天,靠山民采集金银花解毒。

此后,战事一紧张,或者工作一劳累,粟裕就常犯头痛头晕病。头疼时,头发不能碰也不能摸,他只能用凉水冲头来缓解疼痛。

三、长达50多年的病痛折磨

第一次头部受伤,几次昏了过去。

第二次头部受伤,警卫员黄朝天回忆:负伤后粟裕“面色青紫,呼吸时有时无,衣领被血浸得硬如铁片”。

此后,战事一紧张,或者工作一劳累,粟裕就常犯头痛头晕病。头疼时,头发不能碰也不能摸,他只能用凉水冲头来缓解疼痛。

天气变化时头痛发作,伴随眩晕;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出现首次癫痫样发作;

左耳永久性失聪,平衡功能障碍;

1952年体检发现脑组织粘连,引发间歇性肢体麻木;

晚年CT显示弹片距颈动脉鞘仅2mm,随时可能移位致命;

粟裕1976年残留弹片引发的脑血管痉挛,导致中风瘫痪;

粟裕将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著称,两次头部重伤均未影响其发挥军事才能。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粟裕:“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

粟裕将军的经历见证了革命战争的残酷历史,

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

1 阅读:38
见谈历史

见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