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功的,比如康熙。
有先成功后失败的,比如汉献帝刘协、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自然也有失败的,比如曹髦。曹丕建立魏国后,第二代曹睿英年早逝,曹芳密谋铲除司马家事情败露被废,司马家的掌权人司马师便迎立了幼主曹髦。
司马昭
曹髦登基之初,便十分谨慎。当时还未入洛阳,文武百官都到西掖门南拜迎,曹髦也立刻下车答拜百官。有官员奏说:“按礼仪您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答:“眼下我也是别人的臣子啊!”遂对群臣答拜还礼。有人评价说“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髃臣迎拜西掖门南,公下舆将答拜,傧者请曰:“仪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三国志》·曹髦-高贵乡公纪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当时的司马家掌权人司马师为平定淮南之乱,亲往征讨,回师许昌后因眼疾不治而亡,敏锐的曹髦嗅到了机会,立即下诏,以叛乱刚平定为由,命令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带军镇守许昌,意图让司马昭就此远离中央。但司马昭还是听从了谋臣的建议,只留下了一支部队在许昌,自己带兵回了洛阳,曹髦无奈加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就此君臣的第一次交锋,以曹髦失败告终。
后又历经司马昭拒绝曹髦两次加封晋公,毒杀重臣郑小同,曹髦愈发认为司马昭废帝在即,但曹髦并不是个坐以待毙的人。
景元元年(260年),曹髦暗令内宫中集结士兵,打算天一亮就截杀入宫的司马昭。并且召见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不能坐等被废,受到羞辱,今天我要亲自和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随后拿出提前写好昭书,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证明了曹髦这个举动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王沈、王业等人一出宫合计马上飞奔到了司马昭府上,告知曹髦的计划。司马昭由此有了防备,立刻派人去拦截。曹髦则带着几百武装的奴仆碾转杀出了南宫门,守门的士兵哪里敢和皇帝打,带兵阻拦太子舍人成济没办法,赶紧请示了贾充:“事情如此危急了,该怎么办啊?”贾充说:“平时厚养你们这些人,就是为了今天,有什么好问的。”成济就立即冲上去刺杀曹髦,当朝皇帝曹髦就这么被当街杀死,年仅二十岁。
曹髦
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
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于背。
最终魏国皇帝竟被当街刺死,但曹髦以生命为代价,阻止了司马昭的进一步行动,终其一生都止步于晋公,也算是曹家的最终绝唱。
我就这么说吧。机事不密则害成,当皇帝的要么走政治途径争取军队然后杀人的,要么直接拿军权然后抓人的。想在无权无势的情况下搞暗杀的,成功率十不足一
要害位置的人没掌握在手上,杀了权臣也只不过是换一个人当权臣而已[得瑟]
光绪皇帝被架空那么多年,百日维新要走到尽头的时候,谭嗣同等人冒险预备挟持慈禧,结果反被害。
汉献帝从来没有成功 就算是短暂的王允时期 也是王允独揽大权
康熙能斩首,是因为还有人和鳌拜对着干,前有苏克萨哈,后有索尼。司马家已经完成曹魏内部换血了,敢对着干的都是投机分子,比如诸葛诞,钟会,孟达之类。司马师死了,权利平稳过渡到司马昭就能说明问题了。再着,皇帝没有舅舅的悲哀,没有人帮忙啊
曹髦以己生命将司马家族钉在耻辱柱上千年了,也算司马家该,遗臭万年司马家族。
能做到权臣的,绝大多数是聪明人,譬如诸葛亮见刘禅都会带数百个壮汉
这不是光斩首就行的,必须有一个依附自己的势力,否则轻则换个权臣,重则换个皇帝
尔朱荣不是被杀了,结果皇族被灭。
情况不一样,康熙不是完全没有帮手,只要部署周密一点,一击必杀就行了,还有就是鳌拜没想过当皇帝[得瑟]
当然可以,只要手握禁卫军,笃定他必有不臣之心,忍痛斩毒瘤
我儿奉先何在![笑着哭]
打了几十年仗,曹操的班底都死光了!
可以是可以的,但是成功率微乎其微,遍观历史也仅有刘肇、宇文邕称得上是从一无所有到反杀权臣,而其他大部分傀儡皇帝都失败了
有什么好比的,康熙是有前辈之功辅助。曹髦是孤掌难鸣山穷水尽,决定反抗密谋还被王沈和王业卖了报信给了司马昭,结果打起来时被戳死。不是一个情况有必要比吗?
原因很简单,康熙有斩首的勇气
宇文护?
高澄说“陛下为何谋反……”
就这
参考下韦小宝杀鳌拜
500刀斧手就位!摔杯为号
可以,需要精心策划。
简单地说吧……项目经理手上没人没资源,做不了主,二把手把控全局。项目经理把二把手开了也没用[笑着哭]
你漏了六味地黄丸
权臣不是一个,是集团
宇文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