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河南开封旧照:鼓楼前还没有夜市,日本女人在街上闲逛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3-11-04 07:55:02

1938年6月6日,土肥圆贤二率领的日军第14师团,占领了河南开封。八朝古都开封、河南的省会就此沦陷,日军对开封犯下了滔天罪行。英勇的开封人民与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犯开封的日军池田炮兵部队

当时,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冲破重重阻力来到开封考察。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被日军占领的开封和城内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瞬间。几十年过去了,这些老照片(黑白照片上修复清晰度)被披露出来,有些照片还是第一次曝光,值得收藏!

1938年,开封城门前的景象。城墙上部长满了灌木和杂草,墙体上清晰看到有数个弹痕,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城门口有一名日军把守,城门两侧悬挂几幅标语。

古城墙见证了开封城八朝古都的历史兴衰,繁华和落寞,更承载着每个开封人的光荣与梦想。现存的开封城墙,仍保持着元、明时代的建筑风格与规模。

站在开封大南门城门上,俯瞰开封城。街道宽敞笔直,两侧建筑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尽头。可以看到街心矗立的八角凉亭,近处还有一座日军修建的圆形碉堡,上面覆盖着沙袋。

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魅力之城,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1938年,日军占领开封后,省会西迁,次年日伪在开封成立河南省政府。

照片中这座建筑,就是开封著名的鼓楼。开封鼓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是中国年代最久远的鼓楼。明代后期,钟、鼓楼上的钟、鼓曾被互换过,清朝时期重修鼓楼。

矗立在鼓楼上的尖塔,修建于民国时期,四面装有自动报时的时钟。如今,鼓楼前面的广场,是开封的夜市所在地,往来开封的游客必到此处打卡。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大南门。大南门是开封城的主城门,始建于唐代,民国时期叫中山门。当时的城台上建有殿阁式城楼,上悬挂“中原盛概”匾额。

1931年,城门改建,样式为三进孔道城门、碉堡式城楼。1948年,大南门毁于战火。如今的大南门,是开封城墙唯一保留下的瓮城。

1938年,站在开封古城墙向下俯瞰,城墙根处有一座牛马牲畜市场。空场上建的有好几个木制栅栏,里面拴的有牛马的牲畜,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城墙外的护城河里,水几乎已经干涸,有一些妇女在水边洗衣服。护城河外面,能看到有一些民居院落。

1938年,开封城内的一条大街,沿街建筑古色古香,大部分都是商铺。街上人来人往,有推自行车的,有拉黄包车的。为了生计,百姓生活太不容易了。

近处,有两名运粮的男子,一人在后面推着独轮车,另一个人在前面拉车。奇怪的是,独轮车上挂着一面美国星条旗。

在一座城门口,有日军士兵在把守。门口一侧,有一群日军士兵正坐在地上吃东西。这时,有几名中国孩子提着篮子,向这些日军出售当地的小吃美食。

此处是进出开封的必经之地,一些老百姓正从城门下经过。在拱形城门洞的上方,有日军悬挂的条幅。

这是当时开封鼓楼的近景照片。楼阁砖木架构,面阔和进深都是三间。楼阁上方悬挂有“无远弗届”、“通俗图书馆”匾额。门洞两侧的墙壁上有“民国新生”宣传画等宣传画。

1976年,鼓楼被彻底拆除。2011年,开封鼓楼重建。现在的开封鼓楼,总体呈现明清建筑风格,让人赏心悦目。鼓楼是一个文化符号和历史印记,清晰地记录着开封曾经的辉煌。

这是开封城内的一条小街。开封不愧是八朝古都,街道规划都很讲究,道路笔直平坦,路边修建有道牙,种植有行道景观树。

街边商铺都在开门营业,其中有一家是日本人开的店铺,门头上写着花屋等字样。门前停着好几辆黄包车,正在等待载客,可见这里生意还不错。

1938年,两名身穿和服的日本女子,打着伞从街头走过。她们是日本妇人会的成员,她们深受日本帝国主义军思想的熏陶,跟随日军来到中国。

日本妇人会成员的职责,是鼓舞那些即将要上战场的日军士兵,一般采用开大会、表演节目等形式。到了后来,她们直接通过婚姻来鼓励这些日本兵。

这天,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雇了一辆黄包车,在开封街头采风。坐在车上,他用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远处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一辆日军的卡车呼啸着从街上开过,扬起很高的烟尘。

这是一座被日军摧毁的碉楼,一名日军正向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介绍战斗的经过,一脸的神气。碉楼上部被摧毁,墙壁上有被日军炮弹击穿的大洞。

一名日军士兵,站在一辆废弃的汽车前。日军从6月4日开始进攻开封,6日开封彻底沦陷。在撤离时,这辆汽车是被遗弃在一个院子里,其中一个轮胎也瘪了。这名日军士兵好像对这辆汽车很感兴趣。

1938年,开封郊外的一个难民棚户区。这里修建有好几栋简易泥坯房,为了防风,窗户上贴着是用塑料布。门口挂着用秸秆编织的帘子,可以起到保暖作用。几个孩子好奇地看着摄影师的镜头。

这是位于开封街边的一个门诊,门头上悬挂着“刘汉亭医室”匾额。日军占领开封期间,这些店铺门口,被迫都挂上了日本元素的装饰物。

这张照片,拍摄于开封的马道街。街边的建筑,呈现出浓郁的欧式风格,街道上人来人往。开封马道街,是开封最繁华的商业街。北宋年间,马道街属于大相国寺的部分。

史料记载,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银行、商会的进驻,很多百货店、照相馆等纷纷在此开业。2015年,开封马道街开始升级改造,街景改为了民国风情。

在开封街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遇到了几名女子,她们有的是开封当地人,也有身穿和服的日本女子。随行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里几个人笑逐颜开。

福尔曼一行人还考察了开封当地的一些文物遗迹。在一面刻有“壮观”字样的石墙前,福尔曼的助手与三门日本士兵合影。

日军攻占开封时,摧毁了许多珍贵的古建筑。日军还朝铁塔炮击和轰炸,宝瓶中弹62发,铁塔中部击毁丈余。开封城内无数文物和古籍被焚毁、抢劫。中原古物珍品,遭遇浩劫。

1938年,河南省博物馆门前的景象。1927年,在冯玉祥的主持下,指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即今开封市三圣庙街),这也是河南博物院的发韧之始。

1928年,河南省博物馆改为“民族博物院”。1930年恢复河南省博物馆。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1997年,成立河南博物院。

这是1938年的开封寺后街景象。位于十字路口处,拐角楼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商铺,有水果店、玉器店、刻章店等等。门前顾客络绎不绝。

史料记载,在明朝年间,寺后街就已经是热闹的商业街了。寺后街上有许多传统的老字号,例如:京古斋、乐仁堂、汴京酱园、新华楼、美光照相馆等等。

这是当时位于开封的日本居留民会。日本居留民会,是在日本人聚居的地方,成立的自治民众组织。居留民会的职责,是管理居留民的各项事务,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行政事务的部门。

仔细看,在这张照片中,居留民会门口一侧还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小学字样,可见院内还有一个小学校。大门口交叉竖着两面旗子。

在一栋大楼前,站在正中间的是一名日本军官,在他身后时一群日伪官员,他们正在大楼前合影,每个人表情各异。在人群的左右两边,站着十几名伪军士兵。

这张照片,拍摄于开封鼓楼前。这里设置有一个交通岗,警亭下一名警察正在执勤。不远处鼓楼的门洞子下,站有三个日军。鼓楼的两侧的墙壁上,书写着标语。

从鼓楼门洞上方悬挂的欢迎条幅看,应该是日军举行进城仪式后留下的。

开封城内一条小街上,一名女子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看着另外两个孩子在玩耍。远处,走来几名赶集的小脚老太太。

阳光照在人们身上,在地上留下了清晰的影子,整个画面充满了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这是站在城楼上,远眺开封城景象。街道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街道两侧种有整齐的景观树,一座座建筑鳞次栉比、古色古香。街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从这个位置看,你能判断出是开封的哪条街道吗?

结束语:日军占领开封,城市和百姓都蒙受了空前的劫难。英勇的开封人民与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叹古昔今,回看这些80多年前的老照片,也让人感慨万千,当时开封的繁华和热闹,不输现在。可以相信,未来的开封会更加美好!

0 阅读:3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