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硕博的背后,张江赢得了未来

上海老林的房论 2025-02-13 12:42:56

上海产业,近年来谁的风头最盛?

恐怕非张江莫属!

2021年张江科学城重磅扩容,一下子从原来的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从“上海的张江”一跃而成为“中国的张江-世界的张江”。

而你可能有所不知,大张江在2011年就已经形成了“一区22园”的产业格局。

除了浦东张江科学城,在全市还有22个“张江”。

体量大,实力强!

张江,已经成为了浦东乃至上海产业界“神”一般的存在,也成了楼市最大的“赢家”。

01

“一区22园”,大张江强势扩张

楼市里的大张江,通常指的是浦东张江科学城覆盖的范围。

然而产业上的“大张江”,指的是张江示范区(也称张江高新区),下辖“一区22园”,格局大得惊人。

对的,你没看错!

在上海16个区里面,每一个区至少都有1个“张江”。

这就不得不问了,为何张江能够在上海遍地开花?

张江的扩张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上海的产业规划和发展息息相关。

1992年7月,17平方公里的江高科技园区开园,成为上海首批国家级新区。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余年来,张江示范区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目前已形成“一区22园”格局,面积达534.8平方公里,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

而且,张江示范区还在扩张。

前段时间华为搬迁到青浦西岑,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到,冠名的也是“张江高新区西岑园”。

可以看到,大张江能把这么多的成员拉拢进来,背后都是由国家意志推动的。

至于为什么要打造张江示范区?

有人总结过,说主要是政府为了统计经济数据,而把漕河泾园、市北高新等“22园”的园区产值都纳入一起统计。

我觉得有这方面的考量,但原因肯定不止于此。

背后真正的目的,或许只有一个:

把张江做大做强。

北有中关村,南有大张江,甚至对标美国硅谷。

大张江从来都是带着国家任务在前面领跑的。

02

大张江,一个8%成就四个80%

虽然“22园”都划在了张江示范区名下,但事实上,“22园”里大部分的园区都不是张江集团管辖。

张江示范区有直属的管理机构:上海市科委。

在市科委的统一管理下,张江示范区出台了很多支持创新产业的政策。

每一年张江示范区都发起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申报。

比如在2022年疫情期间,对企业进行支持,对重点项目成果转化进行支持,包括对人才的奖励也堪称“大手笔”。

截图来自 张江发布

我也查了下最近的2024年专享资金政策。

在培养特色产业园区、培养科技创新企业、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经费支持。

比如针对特色产业园建设提供封顶2000万元的支持;针对企业聘用人才,拥有一次性不超过200万元的支持。

截图来自 张江发布

除了专享发展资金,类似的政策扶持还有很多。

比如科创人才通关便利化、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政策,海外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张江之星”企业培育计划……

这些利好政策,是的张江的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想要享受到这些政策福利,前提必须是张江示范区里的产业、企业和人才。

所以,这也是为何这么多的产业园区都想加入大张江的一大原因。

背靠大树好乘凉啊!

此外,针对“一区22园”的产业发展,张江示范区也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围绕三大先导性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四大新赛道产业、五大未来产业,各个园区都在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和细分赛道,部分也会有交叉重合。

比如同样是汽车产业,金桥园多年来在汽车制造领域深耕细作,以汽车电子、智能驾驶和车联网为重点;

嘉定园依托氢能港,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在汽车制造产业链核心环节重点发力;

临港园则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车等方面重点发力。

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创新的大背景下,大张江在近些年间取得的成果也非常喜人。

我找了最新相关数据。

2023年,张江示范区规上企业税收达5686.27亿元,约是2014年的2.5倍;

张江示范区集聚了全市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60%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7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张江示范区还以上海8%的土地面积,成就了四个80%:

贡献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80%的工业总产值;汇聚上海80%的高端人才;吸引上海80%的外资研发机构;培育上海8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以上信息均来自张江发布)

而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大张江也早已锚定目标:

到2025年,“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超过100家,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占全市85%以上。

到2025年,3—5家园区达到万亿级产业规模,三大先导产业人才规模达到80万人,高质量孵化器数量达到20家,日均新增科技企业200家。

很明显,对比2023年的相关数据,离目标尚有些差距。

今年就是大张江奋力攻关的一年。

而毫无疑问的是,支撑大张江奋力攻关的“主心骨”就是张江科学城,这也是“一区22园”的主阵地,是上海产业最硬核的地方。

03

10万硕博的背后,张江赢得未来

张江科学城是敢于挑担子的。

在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三大先导性产业都在张江科学城重点布局,而且明确地把张江科学城放在了第一梯队。

所谓先导性产业,不仅代表着技术和创新的前沿方向,更是解决国家“卡脖子”工程的突破口。

换句话说,在大国博弈的产业格局中,张江成为了撬动国运的那个强有力的“支点”,扮演着“打通关节”的关键角色。

而为了加大先导性产业的布局,就在去年7月底,上海正式发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母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

从这一举动,也可以看出上海誓要在三大先导产业领域做出一番事业的“雄心”。

比较有看点的是,三大先导产业的基金有两个注册地都在浦东:

集成电路母基金的出资额为450.01亿元,注册在上海浦东新区;生物医药母基金的出资额为215.01亿元,注册在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母基金的出资额为225.01亿元,注册在上海徐汇区。

如此一来,拥有强势产业基础、在三大先导性产业方面堪称“全能尖子生”的张江更是如鱼得水。

集成电路:

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内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齐全的,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中芯、华虹宏力、芯原、上海韦尔半导体、紫光展锐、澜起和上海微电子等,都扎堆在张江。

2023年张江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192亿元,占全国产业比重18%,占上海67%,汇聚了近700家集成电路企业。(信息来自张江发布)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也是张江的“排头兵”。

2023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就已经达到了3782亿元,占上海的比重超过40%。

目前,上海浦东张江已集聚超过2300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从业人员超过9万人;

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500家;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全球药、械10强超过2/3、全国医药百强企业超过1/3在浦东张江布局。(信息来自张江发布)

人工智能:

2023年,张江人工智能产业收入完成额达777亿元,同比增长8%。(信息来自张江发布)

张江早在2018年就布局了张江人工智能岛——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驱动,为张江科学城乃至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贡献“张江力量”。

这里集聚了英伟达、AMD、阿里平头哥、百度等头部企业600余家,张江人工智能岛成为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

当前,张江人工智能岛二期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的评选中,张江有很多企业脱颖而出。

如达观数据、森亿智能、深势科技、英矽智能、芯驰科技、云从科技等,都成为主评选榜单的“明星”。

而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

2023年张江已有企业2.4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930家,专精特新企业10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7家。外资研发机构18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家。目前,现有从业人员近50万人,硕博士约10万人。

(数据来源于张江发布)

凭借强大的产业集群、丰富的外资资源以及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张江,不愧为上海的产业龙头。

产业的狂飙突进,也带动了大张江的楼市。强大的购买力外溢,使得周边的北蔡、唐镇、周康、川沙纷纷成为置业热点。

尤其唐镇、周康,二手房价涨幅都挤进了近10年全市涨幅TOP20行列。

张江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买房跟着产业走没有错,买房跟着张江走,未来也相当于掌握了制胜法宝。

而今,向着国际一流科学城迈进,张江还有更为磅礴的未来……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0 阅读:2
上海老林的房论

上海老林的房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