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CPI与PPI数据,不少人心头咯噔了一下——当前经济比咱们想象的还要秋?!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两大用来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关键指标。4月,两大指标双双呈非常明显的下滑趋势——CPI为0.1,离通缩门槛一步之遥。而PPI为3.6%,是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〡图源:网络
这一次,通缩的幽灵在我国经济的上空徘回。尽管还离严格意义上的通缩指标有一点距离,但市场各方都开始有了心理预期——在经历过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之后,早已习惯了通胀的我们,需要为通缩时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和“通胀”相比,“通缩”更为恐怖,不要以为物价和资产价格降低会让我们的钱更值钱,它往往会和经济萧条挂钩——经济发展放缓、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企业裁员倒闭、失业人口增加,在通缩时期,我们可能连躺平也是一种奢望。
01
按理讲,2023年其实利好甚多。一方面,疫情管控放开了,人可以自由流动了,节假日能放肆出游了。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更宽松了,放水力度也在加大,仅一季度就新增15万亿M2,达到了2022年的一半,同比增速一度创下近7年来的新高。这么多的钱砸进池子里,为何没有搅动起一池春水?
我们整理了各路专家、大V的分析,大致原因有三——
首先,我国经济这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同时,负债规模也越来越大,2021年达到了336万亿元人民币。这导致了一个问题,虽然印钞机在不停地开动,但放水出来的钱很多都被用来“借新还旧”偿还债务了,很多资金只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并没有进入市场流通。
〡图源:网络
其次,货币放水的逻辑不是雨露均沾。国家不可能把15万亿人民币直接发放给每个人、每个家庭,只能通过银行或其它金融手段分配资金流向。而我们知道,按市场规律,资源或资金的分配总是遵循“马太效应”、“二八定律”,这决定了不同领域、不同市场主体、不同的人主体得到资金支持是不平衡的。
第三,由于当下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大,全球经济都遭遇问题,欧美经济体在滞胀,和我们在疑似“通缩”,全球经济衰退的阴云挥之不去。这让老百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调低预期放缓消费,特别是大宗消费品的消费。有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手机等已出现明显的放缓趋势。
02
在通缩的门槛上,楼市的表现如何?
实际上,今年2、3月份,在政策松绑的刺激下,楼市已呈现出比较明显复苏势头,特别是二手房市场表现很是抢镜,住房消费成为消费市场回暖的主要证据之一。但4月份数据出来后,除成都、北京、深圳、西安等少数城市外,30个重点城市有25个城市新房成交量环比出现下滑,整体成交量环比跌幅达到27%,回落明显。
可以说,CPI和PPI的双双下滑会延缓楼市复苏的步伐。而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放缓,也可能导致这两个指标、特别是PPI的进一步探底。
03
有一种观点是,在当下无论是楼市还是其它行业,我国经济正在面临K型复苏。
明显的例子是:这两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手机、汽车行业内卷激烈销售遇阻,但奢侈品市场却十分火爆,路易威登的总裁借此力压马斯克登顶全球首富。
在楼市中,这种现象同样明显,从成都到杭州,从深圳到上海,高端住宅,尤其是儫宅销势尤其火爆,不断出现开盘即罄的高端爆品楼盘。相比之下,刚需楼市的回暖势头并没有那么明显。
〡成都 图源:网络
其原因在于,买刚需盘的人和儫宅盘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消费逻辑。刚需项目的目标人群是一般老百姓。而对于老百姓而言,它们的买房选择决定于它们工资收入的变化。在经济不景气,失业风险增加、收入前景不确定的时候,他们更愿意持有现金,以抵抗未来风险。
而对买高端楼盘、儫宅项目的人来说,他们买房子的选择取决于融资的难易程度——我们不要以为买儫宅的人都用的是闲钱,据我们观察:高净值人群买房更善于使用杠杆,要么做资产抵押,要么做其它金融手段,能花银行的钱就不用自己的。而目前货币政策宽松,银行利率处于历史低位,正是他们优化置产配置的好机会。
〡图源:网络
正因如此,全国各城楼市都基本上形成一种趋势,开发商们都在高端项目、儫宅项目上聚焦,刚需楼盘比例越来越低。有一种说法是:当前市场中,开发商正准备舍弃刚需市场。
从这个角度看,2023年我们仍将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高端楼盘比普通项目更能卖得风声水起。因为,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比一般老百姓更愿意消费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