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上小学了,还推滑板车上学:父母还有多少“包办”嫌疑之举

内驱力谈家教 2025-03-30 04:34:02

大量家庭教育还停留在“教育”层面,或解决表象问题!而我们从根本上修复提升孩子内心能量和内驱力。

主创“五感内驱力”法,最大特点是“连根落地”,消除“知道做不到”通病,让孩子自主自律-心热有力。1-2月见效!

如果你内心觉得:“要对孩子好,就不应该让他受苦受累。”

那你大概率会对孩子“包办”!

+1

“保护”孩子的现象

早上路过学校门口,又看到了这个现象——孩子站在滑板上,妈妈背着孩子的书包,一手扶着书包背带,一手推着滑板往校门口送。

这种在幼儿园其实很常见,但今天这孩子已经上小学了,还这样!关键路程并不远,学校就挨着小区,就算从最远地方过来,顶多也就10分钟。

这只是一个现象,但代表了一类现象。

包括有的孩子三四岁了,父母还在喂饭,10岁了,袜子不知道洗,初中了,每次外出的行李箱都是妈妈收,不论去哪,都是车接车送……

然后父母往往都认为自己做得好——自己很会保护孩子!

+2

我选择让他“受累”

我更重视让孩子独立体验和亲身练习。

就像弟弟,学校到家的路,单程要走20分多分钟,但从小班到现在大班,三年了,我们绝大多数都是走路,中间有段时间是他骑自行车。

边走边玩,蹦蹦跳跳,一会看看大树,一会儿看看野花,时而慢走聊天,时而追赶嬉闹,既锻炼身体,又促进亲子连接(具体请参考“”)。

所以,单纯论体能,他跑跳攀爬都不错。上学期运动会,跑步就比较轻松地拿了第一。班上好几个家长说,一看我们家娃,就挺健实,身手灵活敏捷的类型。

+3

背后有“包办”之嫌

有的父母的行为,看似是保护了孩子,但其实是“过度保护”!

为什么?

因为你把本该让孩子经历的体验给抢走了,把本该属于孩子的成长权力给剥夺了。

教育部2023年调研显示,中国家庭中87.6%存在过度包办现象。这些父母可能正在以"爱"之名,亲手折断孩子的翅膀。

意思就是,你自认为在对孩子好,其实长远来说是在“害他”。

那父母为什么会“包办”呢(很多时候是不自觉的)?

我们说“任何言行背后一定有思想的控制”,包办同样如此。

这其中就有一条,一定有人会觉得:对孩子好,就是不让孩子吃苦受累!

路难走孩子累,那就坐车,题不会孩子烦心,就告你答案,做家务耽误学习时间,就不让你碰……

反正一点,让孩子受苦受累受烦的事儿,爸爸妈妈来顶!

+4

真相和结果

咋听上去好像有几分道理,也让人感动,但其实……

第一个,父母会更累,当然,这个很多人认为没关系,什么“自己累点不重要,只要孩子好就行”

第二个,关键是孩子成长受了限,因为他自我提升的机会和权力被剥夺了。

华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白皮书》研究结果,过度保护家庭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同龄人落后2-3年。

你就想想,孩子的哪一项能力不是练出来的!

打篮球得练吧,学游泳得练吧,学画画得练吧,学语数英都要有作业(就是练习),就连孩子学会走路吃饭都是练出来,对吧!

那“练”的过程累不累?如果都会累,是不是就一条:啥都不用学?

我们说“借事炼心”,什么都让你做了,孩子还炼个啥呀。确实,那个当下孩子确实是轻松了,但是长远来看,他连自我成长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第三个,世界经合组织(OECD)的跟踪数据,长期被包办的孩子,成年后抑郁风险增加40%。

“放开那个孩子,让他自己飞”!

-

真正好的动力之源就是“好感觉”……要想从根上解决孩子不自主和没动力问题,或想跨越“知”“行”鸿沟,请私信,针对性帮你“落地”

/ END /

原创 | 一点老师

内驱力咨询师、健心教练、半个修行人。爱看本质、喜讲系统、力求实效

0 阅读:1
内驱力谈家教

内驱力谈家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