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自闭症是三魂七魄缺一魄?
这是因为“魄”主管人体的一些本能活动和感知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灵敏,动作协调,记忆深久等。
一旦“魄”擅离职守,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精神或心理症状,如目暗无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之无味、饥渴不知、冷热不辨等,这些都是自闭症常患的病症。
而在《内经》中又记载:“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我们可以明确知道肺是魄的藏腑,“魄”与“肺”的关系密切。
肺是能够直接影响到魄的,肺气足则魄强,能够自然发挥目视、耳听、鼻嗅、舌辨、身触、知饥渴、排泄等功能。肺气不足则魄虚,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症。
所以,中医治疗自闭症就是养肺气,增加肺气以养魄,使志意安和,精神专一,其魄自安。
以案说方——门诊实例门诊遇到过一个小孩子,我询问什么都不回答,闭口不言。我仔细观察了孩子,面色有些发白、眼神呆滞、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父母说孩子内向,从小就不爱说话,也不跟外界接触交流,这些年看了不少医生,但都没效果。我细细询问后得知,孩子晚上睡觉质量不好,常常说梦话,食欲也很差,吃的很少,还有便秘。
刻诊:脉象细弱,舌淡苔薄白。
辨证:肺气虚弱,魄失所养。
治则:补益肺气,安神定魄。
开方:补肺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黄芪,党参,五味子,茯苓,远志,石菖蒲,龙骨(先煎),牡蛎(先煎),紫菀,桑白皮,炙甘草,百合。早晚两次温热服用。
妙法辨证——经方方解按照我的方子,先服用了半个月,孩子对药物没有不适,自身的情况也有好转,食欲有增加,便秘问题也有所改善。
方子不变,又调理了半个月,眼睛有神不少,愿意多和父母说话,对于外界也有了反应。于是微调剂量,服药二个月后来复诊时,孩子已经基本痊愈,后期随访,并未复发。
我的治疗思路:在中医理论中,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微妙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我们身体的和谐与平衡。
因此,治疗时采用的是一种整体调节的方法。通过补益肺气,帮助孩子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安神定魄,使孩子的精神状态得以安定。旨在调节和恢复五脏之间的正常功能关系,从而改善孩子的整体体质。
甚至补益肺气,也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呼吸问题,更是为了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输布,进而滋养全身。
关键药物 - 方解:黄芪和党参能补气升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内向、胆小等症状。
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有助于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问题。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和烦躁情绪。
茯苓能利水消肿、渗湿健脾;远志可以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石菖蒲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它们都有助于缓解自闭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