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洲新城片区,为何能成为长沙西翼和产业功能核心主力之一?

波哥看楼市 2023-04-13 18:24:11

作者 |罗乾波出品 |睿诚研究院

据众多媒体报道:

4月12日上午,“金洲新城 未来之城”2023年湘江新区金洲新城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发布、集中签约”举行开工仪式上,现场共有2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9.74亿元;其中,主要投资项目有,如年产5GW光伏高效组件和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金美高端印刷包装产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发展路及发展路大桥项目总投资8.42亿元。

上述新闻,反映出金洲新城片区,也在加速奔跑。

另外,这个新闻的标题有点意思,为“湘江新区金洲新城”,说明金洲新城片区与东边的金阳新城有一个共同点,即在长沙与宁乡之间,部分区域跟市内的又一个区域在空间上有重叠。

金洲新城:宁乡+湘江新区

金阳新城:浏阳+空港城

东西两翼,都有加持的空间及动能,成为两大省会副中心城市,政府给了很多支持,倾注了许多厚爱。

以上,简单说了一下,东西两翼的个别共同点,旨在阐明这两个新城和片区,对长沙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及相关支撑。

为何能成为长沙“西翼”?

这里简单说下。

历史原因,宁乡和浏阳被长沙托管,资料太多,无需赘言,此略。

被托管后,长沙不能不管,但在先前,基本为自己在发展,虽然政府提出了省会副中心等规划,然而在产业和城市的整合上,并未进行有效的强化,宁乡与长沙之间总觉得有些分离感,基本各玩各的。

现在提出10大片区的新规划,一举打破了这种分隔状态,重新整合被真正纳入长沙发展的核心战略。

主要是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一轮发展和竞争阶段,长沙要想杀出重围,和逐步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大战略目标,过去区域性内生性发展模式遭遇挑战,必须要将9区县整合成一盘棋,而这个整合,就面临着在空间固有的基础上,产业和城市如何有些布局和融合的问题,并且整合深度进来后,如何创造出新的价值等。

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下,才有了10大片区规划的逐步落地及推进。

其中,东西两端的浏阳与宁乡,在历史渊源、城市间的空间关系上、产业协同上,都有天然的优势等,同时,又与长沙内城保持一定而不太远的距离,尺度合适,内城产业外移又不丢失产能等,是比较完美的产业转移和产能释放地。

因此,省会副中心的规划,方能真正落地,有了坚实的支撑,也有鉴于此,“西翼”之说得以成型。

接下来,主要来分析一下,金洲新城片区为何能成为三大功能片区中的产业主力军?

睿诚研究院分析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空间规划下,支撑布局所需

多年前,像浏阳一样,宁乡也被长沙市托管,在版图和经济等方面,就统一到大长沙里面来了,那么就不只是纯粹的宁乡概念了,而是长沙体系内的重要一员,代表的是长沙的脸面。

故而整体划归到10大片区中来,并在空间关系上和依托于原有的产业基础,而成为了长沙往西发展的桥头堡和产业有效延伸的承载地等。

此外,在空间规划中的交通方面,金洲新城正在不断加快完善交通体系,以匹配空间发展所需、产业发展所需等。

据悉,目前,宁乡通过长张高速、金洲大道等重要通道联动长沙,成为向西辐射省域、向南联动湘潭的长株潭都市圈重要门户。同时,宁乡进一步加强与长沙主城区无缝对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形成“两轨两铁四纵十横”的骨干路网体系。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不多说了。

其二,产业规划下,承接和补充价值明显

据宁乡政府及相关媒体公开资料显示:

“从长沙市产业格局上看,金洲新城是构建长沙超级产业走廊的关键环节,笃定兴工强市的宁乡正逐步形成“三链两群”产业体系。其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以邦盛、中伟、巴斯夫杉杉、比亚迪、中科星城石墨为代表,和东部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先进储能企业一起,共同构筑起长沙千亿储能产业的脊梁;工程机械产业链以三一重工、星邦智能为代表,全产业链阵容强大,聚集16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从整机到配套的主干基础链条;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产业链特色彰显,以格力电器、海信电器为代表,自动化、智能化水准一流,全国首个智能家电产业小镇建成运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康师傅、华润怡宝、加加为代表;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以楚天科技为群主,集群企业已有90余家,成为宁乡工业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可以看出,金洲新城这么多年来,依托于宁乡经开区和高新区两大国家级园区的深厚积累,在产业上已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体系,有着较好的基础。

譬如,2022年储能材料产业增长52.7%,产值近700亿元,规模全省第一,建成全国前列的闭环产业链条;2022年,片区百亿产值工业企业达到5家,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560亿元。

据睿诚研究院独家观察,其中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长沙的拳头型本土产业——工程机械方面,是长沙核心区产能扩大后,在金洲新城进行了有效扩容和承载,让相关产能基本在体内释放,没有外溢,使得此类产业在同城内的配套能力得以强化。并且“形成了从整机到配套的主干基础链条”,如同在金洲新城再造了一个专业系统的工程机械园区,使得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等相互间的整合能力加强。

此为承接之意。

二是,在先进储能材料方面,金洲新城与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协同作战,构筑起长沙千亿储能产业大厦,在产业结构上面进行了有效补充,整体强化了长沙此类产业的价值,为推动长沙现金制造业的大发展贡献了力量。

智能家电、食品加工及生物医药等其余方面,比如食品也是长沙规划的7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金洲也发展得不错,这些产业也有着类似价值,就不一一展开了。

总体来看,金洲新城在产业发展上,对长沙完善产业链及同城内释放相关优质产能资源等,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把有关产业外移到金洲、金阳等地,既能继续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又能纳入长沙整体发展的GDP中来,最后肥的还是自己。

同时,亦可把其他六区一县的有限空间置换出来,为发展其他新兴和服务型产业预留空间等,过程中,也大大推动了金洲新城的快速发展。

一举多得,不同区域价值得以有效共振。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把相对“比较重”的制造业甩到金洲等两翼区域,而将内城留白,而是考虑到两个省会副中心的动能相对主城更薄弱,需要强势元素去推动其发展,为两翼区域和主城都能赢得发展所需的时间、空间及资源等,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裨益极大。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意思,就是10大片区虽然各有空间区域及不同定位,但皆为长沙新发展下的战略布局之一,金洲新城片区虽然在空间上融进了长沙体内,但又承担了片区独特功能的使命,也需要在产业功能上一起有效融合进来。

当然,除了产业功能之外,还有城市功能,这也题中应有之义。

对此,引用一下省发改委回复宁乡市领导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上述意思,如下:

“金洲新城作为三大产业功能片区之一,紧紧围绕片区定位,进一步锚定片区人口和范围,细化片区发展方向、片区功能,与园区融合,与产业发展融合。高水准推进金洲新城,拓展省会西翼产业新高地。二是明晰产业定位。金洲新城以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文旅休闲等为特色,规划形成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文旅休闲+人居示范的产业和功能体系,依托大河西研发集群和面向省域腹地的区位条件,打造省会服务新门户、产业发展新引擎、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宜居幸福城。”

归纳起来,就是以产助城、以城聚人,这点在东西两翼非常明显,也和昨天我们所分析的开福金霞新城的模式大致类似,对此三个区域,为什么要将其界定为“功能片区”?

主要是基于城的概念还非常薄弱,相对其他片区尚处于比较前期的阶段,故而需要优势产业来强力推动,然后不断发展出城市的范畴,逐步促使城市成熟。

再从政府对金洲新城片区的整体定位上——智造新城、生态新城、未来之城,也可佐证这个观点,这个定位三大要点是分层次的,首先框定的是“智造”即产业,也说明金洲新城发展的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产业,然后在考虑宜居及城市价值的实现,最后实现在未来才能完全融合进长沙。

这是分层次、分功能和分阶段逐步递进的,可有效诠释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金洲新城,以两大国家级产业园区为依托,结合“三链两群”产业体系、科学的发展定位、及分阶段推进的发展模式、逐步完善的交通体系等,同时,东面借力湘江新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辐射与支撑等,另外,处于长沙及湖南西进的联通省内外其他城市的战略位置上,在三大功能片区中价值独特。

最后,小结一下:

据睿诚研究院过程,金洲新城片区,成为长沙的“西翼”,是独特空间位置、历史原因、时代发展新需要等所形成的,这点毋庸置疑,无需多说。

而成为三大功能片区的一大代表,既有上述的基础支撑,也有自身产业积累及底蕴所驱动,亦有城市空间及功能重新优化重组体制提速所加持、更有长沙城市整体进入新发展周期所策动等,走上新时代的新舞台,金洲新城片区在长沙产业功能体系中成为主角之一,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多重价值共振下的真实体现。

紧密融入长沙,创造新价值,推动长沙乃至中部区域的新一轮发展,金洲新城即将以优质产业体系破局,产城融合为过程、人产城繁荣为归依,在宁乡、湘江新区和政府的引领下,必将会以“西翼”之强劲力量,书写出自己的华章。

金、洲、城,三元律动,将振翅腾空;

产、城、人,三才协同,将筑就繁华!

本文为「睿诚研究院」(ID:hnrcyjy)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

0 阅读:79
波哥看楼市

波哥看楼市

中国房地产+财经独立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