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助宋江生擒方腊后,怒怼两句转身离开,仅五人听懂得以善终

熠彤谈历史 2023-02-23 13:52:10

文章字数3642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这句话自古以来就有流传,在那个政权不断变更的时代,只有看得清时务的人才能走的远,可以冷静的纵观时局,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没必要为了一时的口舌之快,而不顾大局。

比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都是有勇有谋的一方人物,但在书中的结局却大都不尽人意,而这也大都因为他们只有冲锋陷阵的英勇谋略,却没有足够的长远眼光,不能够认清当朝的时事。

只有当年鲁智深助宋江生擒方腊后,对想要招安的宋江进行了劝告,点醒五人离开了梁山,最后才得以善终。

鲁智深加入梁山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关西人士,自懂事以来就嫉恶如仇,后因三拳打死了当地恶霸镇关西,为了不落到官府手里,就只好落发出家到了五台山。

但他本就一介粗人,即使出了家也没有改掉俗世的习惯,在寺内也不禅坐念经,经常不顾庙规酗酒,经常在酒醉后大闹僧庙,闹得众人不得安宁。

于是庙内长老只好打发他去了东京大相国寺讨生活,而他也是在此认识了好友林冲。后来林冲被诬陷定罪要 发配到沧州,高俅就买通了押送的官吏想要在中途就将其杀害,好在鲁智深及时出现救了他。

但鲁智深为因为搭救好友林冲而得罪了高俅,迫不得已来到二龙山落草为寇 ,但奈何二龙山的首领金眼虎邓龙并不愿接纳他。结果,因为他搭救林冲的恩情,林冲的徒弟曹正和杨志就一起做了个圈套,设计让邓龙钻了进去杀了他。最后趁着二龙山群龙无首夺了权,并在鲁智深上山后,推举他做了首领。

随着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武松,孙二娘,张青等人也都跟随在鲁智深麾下,快速地壮大了二龙山的实力,到了后来甚至可以说二龙山是除了梁山外最大的山寨了。

那么为什么,鲁智深后来要带着众人投奔到梁山呢?

这就要从一次山寨集体活动说起。由二龙山牵头,聚合桃花山和白虎山一起开展了一次“三山聚义打青州”的活动,但也正是这次活动,让二龙山意识到了自身实力的不足,在经过深思熟虑过后,决定带着人加入梁山。

此时在梁山上,宋江已经坐上了梁山第二的位子,排位仅次于晁盖。而后为了接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上山,被围困在破庙之中,无脱身之法,最后竟在破庙之中睡了一夜,还做了个自己是天上星宿下凡的梦,直到一夜过后梁山的其他人马过来才被救回。

但至此之后,每当梁山老大晁盖要下山征讨,宋江都会想办法让他留在山上,自己则带人下山征讨。

不过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的情谊,可比高高在上的领导要亲近的多。因此,在晁盖攻打曾头市时中毒死亡后,宋江第一时间就坐上了老大的座位,而这也正好应了他骨子里想当领导的基因。

宋江枉顾兄弟处境,为了个人功名接受招安

梁山上因为人数众多,且大多都是因为得罪了朝廷,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梁山。虽然因为生活所迫做了很多恶事,但是大部分时候也做了不少行侠仗义的好事,劫富济贫一点没少干。

不过也因为他们专门盯着朝廷人马下手 ,且队伍越来越大,胃口也是越来越大,成为了朝廷眼中的一大刺头。

但是也因为梁山上的能人异士众多,朝廷迟迟拿不下梁山,更不用提剿灭了。与此同时,反抗朝廷的义军也不止梁山一个派别,还有一个由方腊牵头的农民起义军。

这方腊也是一个在朝廷待不下去的人,对当时朝廷的腐败黑暗彻底失望,所以就选择了起义,组建农民军,到处征战,也因此成为了朝廷眼中的祸患。

朝廷面对多方祸患也是无可奈何,直到朝中一人向当朝天子提出了一个建议——招安。此时梁山上做主的人已经变成了宋江,宋江的性格大致可以概括为孝义忠智四个字,其中的忠字指的就是他对当时朝廷政府坚定不移的信念。

当时梁山上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很明确的家国概念,但宋江却不同,他虽被迫上了梁山,但那也是他先与晁盖互通消息盗取生辰纲,事情败露还杀了人,被发现后才获罪流放江州,并没有切身体会过多少官府的黑暗。

因此在朝廷向梁山众人提出了招安的橄榄枝时,他迫不及待地接受了。但在他召开“菊花之会”后,告诉众人想要接受招安的时,鲁智深派系的“三山”中立即就有人跳了出来,坚决反对接受招安,鲁智深自己情绪也很激烈地说:

“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毕竟梁山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和朝廷闹掰了才上的梁山,现在如果接受了招安,就代表着臣服,也代表着要忘记过去的不公。但是当时处在反对派的人数并不多,宋江又在一次次征战中与大多数人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情谊,于是鲁智深等人也只能看着宋江带着梁山众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为了朝廷的军队。

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江此人对于国家官位的执着,甚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完全没有考虑到忠心跟随他的兄弟姐妹的处境。

且根据后来朝廷对这只队伍的安排,可见朝廷并没将这支队伍当成自己人。在将梁山收编后,朝廷不断地派遣他们去攻打威胁到朝廷的农民起义军,就比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方腊。

鲁智深生擒方腊,还了恩情离开梁山

为了解决这些威胁到朝廷的农民军,梁山的好汉一直在不停地折损,鲁智深在经历了许多兄弟,相继战死的悲痛之后,也更加坚定了不能与朝廷联系的决心。

与此同时,由梁山众人组成的军队在去征讨起义军之前,曾去拜会了助他剃度的智真长老。留下 了一句话: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之后,鲁智深也听了智真长老的话,跟随军队前去捉拿方腊,在他潜入方腊等人所躲藏的山林之中,到处都寻找不到那人的藏身之处,直到后来在山中遇一老僧指点,于是就在山中立了一座茅草屋,守株待兔。

就在不久后,方腊在山坳处饥肠辘辘地发现了一座茅草屋,于是想要上前讨点吃喝,于是鲁智深就趁机偷袭,一禅杖将方腊打晕了过去,活捉到了宋江面前。

至此,彻底扫灭了方腊军队中的残余民众,梁山的战役才算是彻底结束了,但许多兄弟也都因为这不断的战事而去了黄泉,鲁智深情绪一直不高。

只有宋江看到方腊很是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去朝廷请功邀赏,与此同时,他对于能够活捉方腊的鲁智深也很赞赏,提议让他还俗做官,回到京城里还能得到一个能够封妻荫子的赏赐,光宗耀祖。

但鲁智深的性格与宋江的为人不同,他是个重情重义的豁达之人,并没有那么在意官位和钱财,而且到了此时,他也真正意识到了宋江的虚伪之处,敏锐地察觉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于是对着宋江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这话里话外都暗示着,让幸存的兄弟们不要再屈服于朝廷的招安,尽快离开宋江的身边。虽然鲁智深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无意官场的决心,但宋江依旧还是想要再树立一下自己的大哥形象。

见鲁智深不愿为官,于是宋江就提出要亲自送鲁智深到京城的名刹古寺内当主持,但即使是这样,鲁智深也依旧没有接受,而是以“得个囫囵尸首”“多也无用”草草搪塞了过去。

而梁山上的大多数人听见鲁智深的话也并没有离开宋江,只有五个人本就处于反对派阵营里的人在此后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也只有这离开的五人,最后得了善终。

留下和离开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鲁智深想到了以前智真长老说的箴言,在离开了宋江之后就去到了六和寺,在那里安安静静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且他的圆寂还带着点神秘玄幻的色彩。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将潮汐来临的鼓声错听成了战鼓而冲出了寺庙,在小弟子嬉笑声中得知这并非战鼓而是钱塘江的潮信,且又想起了智真长老所说过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于是就道现在正是时机。

于是就让小弟子去通知宋江过来,又让人打了热水沐浴后,就一直将自己关在禅房里不再外出。等宋江带着一众首领来到六和寺时,鲁达已经在禅房内安静地圆寂了。

除了鲁智深还有好几个人和宋江分别了。而第一个向宋江辞行的就是武松,武松的头脑也非常清醒,借由自己有残疾,不适合为官离开了梁山,跟随着好兄弟的步伐去了六和寺,也是平静地逝世了。

其次就是浪子燕青,一开始他是想要劝卢俊义和他一起离开,但是卢俊义却并不愿意,于是他就自己带着一包袱的金银珠宝跑了,重新成为了从前那个潇洒肆意的风流浪子,过的十分惬意,而卢俊义最后得罪了高俅,“失足落水”溺亡。

另外三人分别是李俊和童威童猛两兄弟,这三人是一起离开的,而找的理由也是现在我们会常用的——生病。

李俊听了鲁智深的话,也不愿再去东京,于是他就开始装病,说自己中风了,无法赶路前往东京,还向宋江申请让自己的心腹留了下来。

得亏有李俊这个大哥,带着这两个小弟留了下来,算是间接保住了他们的小命。后来还带着他们一起去了海外,建立了一个暹罗国,李俊成为了国王,而童威和童猛都成了暹罗国的大将军,余生过的也都是风生水起。

而那些跟着宋江亲近朝廷的那些人,都死的死伤的伤,就连宋江自己都是被赐予了一杯毒酒,潦草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难道这些人真的有什么不得了的罪责非死不可吗?当然不是,只是朝廷不行人他们,看不起他们,所以不会重用他们。当然他们最后的死亡与自己的眼界也脱不了关系,他们没能够认清时势,还不听劝告,盲目跟从才落得如此下场。

参考文献:《水浒传》、《荡寇志》

0 阅读:80

熠彤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