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教育评价方式,才能引导教育步入正轨

踏浪乘风课程 2025-04-03 03:01:24

分数教育,让国内教育缺失了更多的人文精神,还有学科教育精神。

简单的来说,语文教育需要让大家学会识字、写好字,并运用好文字去记录生活。借助阅读,修身养性,提升视野。

然而,国内的语文教育,却把更多的时间耗费在了解答一些支离破碎的考试题。即使一篇优秀的文章,落入语文教育的俗套里也会被划分成一个个的考试点!语文,一门很有趣的文字学科,却成了干巴巴的考试学科。一切只看分数,所以国内的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如何去做好语文卷子,却没有时间大量阅读和写作。再有文学天赋的孩子,也很难专心去读书、思想、写作。

同样,国内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的教育方式,几乎就是围绕教材里那么几条死板的常识做题。很难让人专心地去阅读科学刊物,学会在自然界观察、比较,在实验室里探索、发明。科学教育在国内,更多的耗费在大量脱离实践活动的做题上,单纯就考试题来说,国际上任何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即使参加相应专业的考试,都未必能考好。因为,国际上的科学教育更多的是在阅读科学书籍、在实验室里研究和探索,论及做卷子这一块,他们真的未必行。

国内的数学教育,几乎放在跟语文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不管学得好、学不好,也不管有些知识用得上、用不上,都要被局限在教室里学习考试。然而,国内对数学教育的认知,也就局限在教材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做题,对于国际上真正经典的数学书籍却很少有人听说过甚至阅读过。数学课,实际就是解题课,按照固定死板的公式去运用,却不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以,尽管国内的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中、甚至有些大学专业都在拼命啃数学,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却鲜见富有开拓精神的数学家。

目前,高考选材的方式是根据高考分数高低,决定是否进入高校学习。而将来走什么样的专业学习路子,完全看运气!出现的问题是:对于学生来说,高考之前就是学着做题、死啃几门考试有关的学科,很多人对自己个人特长和未来专业完全无知,上大学后,甚至很多人根本不喜欢专业;对于高校来说,尽管招收了一大批擅长各种考试的人,然而,各专业却是难得遇到专业能力出众的人才。举个简单的例子,真正出色的文学专业学生,并不一定会考语文,却是读书很多,精通文字思想写作的!

科举制度在国内,实行了一千多年,尽管封建科举制度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后期八股文时代,规定死,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活动。然而,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却依然可以阅读很多书籍的,反而当代的读书人,知识面仅仅局限在了埋头在教室里完成几张八开大小的试卷。

通俗的来讲,当代教育有点类似于封建时代裹小脚的老太太,各学科教育思想认知被考试题和卷子束缚太深!

教育本身是发掘和培养人才,培养和选材要不拘一格,打破偏见。比如,我们要培养和选拔武术人才,不是让大家都关在教室里背诵、默写武功秘籍,看看谁考的分数高就是武术高手了!在很多程度上,应试教育跟教育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在高考选材的形式上,需要打破“精英教育”的“独木桥”,探索多样的人才选拔渠道:比如通过书画技能大赛,选拔和培养书画人才;通过各种文学写作题材考试,选拔培养爱好读书、精通写作的人才;通过科学实验技能考试、理论考试选拔精通科学研究的人才……

基础教育,在进行识字和简单的生活应用数学教育的基础上,更多的时间需要用在培养和引导各种各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特长发展。

真正的教育,绝不是埋头在教室里混天黑地的背书、做题,考卷子!在国际教育大格局下,应试教育跟井底之蛙实在是差别不大!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水中族

水中族

1
2025-04-13 19:24

分数是表象,实则内心里的自卑和自私。

踏浪乘风课程

踏浪乘风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