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肠化生”这个词,其实在很多人的胃镜检查报告单中都可以见得到。对于这样一个检查、诊断词汇的出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慌和不安,担心自己胃里的“肠化生”诊断会与胃癌牵扯上了什么瓜葛。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里边的胃黏膜腺体中,有的只是胃黏膜所固有的腺体。在这样的腺体中,并没有肠道上皮样的组织成分存在,当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原本就不应该出现的小肠,或者是结肠中的肠腺上皮细胞的时侯,也就是发生了肠化生。
对于肠化生的理解和认识,在更多的时侯,我们还是有了一些更多的紧张和恐惧,其危害可能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如此说来,我们甚至在开玩笑的说,肠化生的发生其实更像是肠道里的腺细胞迷失了方向和道理,踏进了原本不属于他自己所在的胃黏膜区域,这样也就可以被认为是胃粘膜发生了萎缩的结果。在胃黏膜中,肠化生的程度越重、越多,其萎缩的程度也就会越严重。
在临床上,肠化生的分类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对于肠化生的组织分型也是指导临床诊疗,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肠化生的临床分类也包括多种类型,如小肠型、结肠型、腺体分化成熟的完全性、腺体分化不成熟的不完全性等四种类型。在这其中,只有第四种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具有着密切的关联程度和状态。而前三种肠化生的类型则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关系不是很明显、显著。这样看来,随着肠化生的范围越来越广,其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危害性也会越高。
当胃黏膜发生萎缩的时侯,在组织学上一般会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化生性萎缩,即肠上皮化生(肠化生),或者称之为假幽门腺化生;另外一种则是非化生性萎缩,即单纯萎缩。对于肠化生来说,其分布的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就越高,在这其中,尤其以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风险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