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徒们看来,上帝是至善的,那么由上帝创造的世界和人的灵魂也应该是善的,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人的灵魂如何违背自已善的本性沾染了罪恶呢,恶是来源于上帝么?
罪恶的存在严重的威胁了上帝的权威。正如伊壁鸠鲁派所质疑的那样:如果恶出自上帝创造,那么上帝就不是全善的;如果恶不是上帝的创造,那么恶的出现是上帝不能阻止的;如果上帝不知道恶的存在,而没有去阻止它,那么上帝就不是全知的;如果上帝知道恶的存在,然而没有能力去阻止它,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
总之,恶的存在与上帝的全知、全善和全能的形象相矛盾。这个横亘在上帝与其至善性之间的恶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绕着神学家,直到“自由意志”才进入了奥古斯丁神学研究的视野,罪恶的发生性才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自由意志与恶的存在,维护了上帝的赏善罚恶的公正性。
奥古斯丁说通过信仰或知识,他对灵魂拥有最坚定的观点:第一:灵魂不朽;第二,灵魂不是上帝的一部分;第三,灵魂是无形的;第四灵魂因其自由意志而堕落到罪中,除非依靠上帝的恩典才能被释放。”
奥古斯丁强调,上帝给人自由意志,是一个好馈赠,自由意志是善的。没有自由意志,人不能正当的生活。人只有当被上帝赋予自由意志时,才能行正当,上帝之所以赐予人以自由意志,在于人不可能无自由意志而正当的生活。
人行事不靠意志,就无所谓善事和罪恶,没有意志的选择,奖惩都会是不义的了,正像吴天岳所评价的那样:“意志的自由选择才使得善恶有意义,人性有价值”,自由意志是人类灵魂的本质属性,上帝赐予人意志是让人行善的。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理性可以依靠意志进行自由选择。
可见,灵魂之初是纯洁善良的,自由意志也同样是善的,那人类的灵魂为何会沾染罪恶呢?在奥古斯丁看来,人灵魂的受损和败坏,是背离永恒之物朝向世俗之物的结果。
受普罗提诺的灵魂升降之路与太一学说的影响,奥古斯丁认为,灵魂背离上帝,开始热爱世俗之物,远离神圣的至善,使自已的意愿——作为中等之善的自由意志——满足于小善私欲,这才是恶发生的真正原因。
所以奥古斯丁主张“恶是背弃,是善的缺失”。但是人类的灵魂是从何时开始堕落,开始背离上帝的呢?
要理清这一问题,就要从原罪的产生说起,罪与恶是否一样呢?当然不是,尽管罪与恶是相关的,但是在奥氏那里,二者意义并不相同。罪要追溯到人的“原罪”,原罪简而言之就是人生而有罪,这种罪是与生俱来的,是从一人而入了众人的罪。
原罪产生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对上帝的背叛,人类始祖没有正当运用上帝赋予的自由意志,听信了撒旦的引诱,觊觎自已不该得到的东西,出于骄傲和贪婪,妄图成为上帝一样的至高者,偷食了禁果,以致犯下了原罪。
由于原罪,人类始祖和其子孙都受到了惩罚,从永生进入到有死,不仅与神远离,还失掉了对什么是正当认识和行正当的能力,从而使人的灵魂陷入了无知、无能、有死和邪欲的状态。
由于原罪,恶从本体论进入了存在论。罪是人类无法摆脱的状态,罪是人在世的状态,所以人的恶总是在罪里的恶。但并不意味着罪里的人就一定会做出恶行,恶在于人的意愿的自由选择。
灵魂由于原罪陷入无知无能的状态后,虽然失去了行正当的意志自由,但还保留了自由决断的能力,如果人的意愿选择趋向比灵魂低级的事物,受到世俗的引诱,背离上帝,自甘堕落,做出不正当的行为,恶就会发生。
在奥古斯丁前期思想中,他认为,上帝之所以保留了人的自由意志的能力,是为了让人根据自已的意愿去行善,去自由选择获救与否。
正因为有人作恶,有人行善,这样上帝的赏罚才显得公正。意愿是善的,所以有罪的人完全可以凭借意愿努力行善,追求真理,信仰上帝。
在上帝的救赎下恢复到最初永恒的状态,摆脱无知与无能的惩罚。但如果按照奥氏的原罪理论来推演:人是活在罪中的的人,人在犯罪后,意志虽是自由的,却是在罪中抉择的自由,人类被驱逐出伊甸园后,就失去了不犯罪的能力,这样在罪中的人的所做的信仰上帝的抉择,又如何能是真正的善呢的?
奥古斯丁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晚年的奥古斯丁,又将个人的信仰归功为上帝恩典,认为上帝赐予人信仰的意愿和恩典,信仰完全是出于恩典,得救在于上帝的预定。
因此,后期的奥古斯丁更多的强调上帝的恩典,在得救中的作用,否定了自由意志的作用。可见关于原罪与获救的问题,奥氏前后期的思想是不一样的,理论上是也存在着前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