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出炉了。
乍一看,都是公文式的进程安排,媒体也鲜有报道,但抽丝剥茧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浮上了水面——
房地产税的进程,再次被推迟了。
看来,这一回,是真的要保护韭菜根了。
我们先看下今年提上日程的立法工作包括哪些。
讲真,覆盖面还是挺广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要继续审议17部法律案、初次审议18部法律案。
这还没算上排着队预备审议的20多部项目。
其中,增值税法和关税法将成为今年立法重点,但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和房地产税立法,这次均没有涉及。
说实话,自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态“要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开始,房地产税就一直在每一年的报告中浮浮沉沉,每一次出现都会触碰到公众敏感的神经。
但房地产税喊出台这么多年,真正推出是要满足两大条件的——
联网和立法。
今年4月下旬,自然资源部官宣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这也意味着,通过十年时间,以往散落在各个主管部门、五花八门的登记信息终于统一口径规整起来,以后收房地产税一查“数据库”就知道,方便多了。
联网解决了,但制度的顶层设计,却还是老大难问题。
一般来说,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需要完成“七步走”。
先是起草草案,接下来是公开征求意见、提交国常会审议、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审,此外,还要经过专家评审和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后才能最终正式实施。
此前在2018年底时,曾有券商研究,如果提交了草案,一切流程顺利,最理想的情况下,用时1-2年法律就会出台。
但慢的话,这个时间就不好说了,可能需要5-6年,甚至更长。
那么,我们现在到底处于什么阶段呢?
兜兜转转8年了,自从2015年房地产税立法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预备项目”后,目前仍然卡在最初的草案起草阶段。
当中的论证和立法之难,可想而知。
就单纯按照立法流程来看,至少未来2年内,房地产税都没有可能正式出台。
手上拿着多套房,还在默默忍受房价下跌的苦主们,大概可以小松一口气了。
不过,也有不少人会担心——
虽然房产税不能出台,但是试点可以扩容啊!
犹记得2021年10月,国务院将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试点扩容的通知,一下子在行业内炸开了锅。
一时间,深圳、广州等热点城市如坐针毡,生怕成为新政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雷声大,雨点小,后来房地产的大环境大家都看到了,试点工作也渐渐没有了声响。
去年3月,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对外表示——
“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到了今年,有关专家依旧是同样的表态——
实质性的进展和行动,是没有的。
此外,我们在当时对《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中,也看到了一些略有深意的表述——
比如说,建议“先深化地方试点、再国家统一立法”。
再比如说,建议试点期限为5年,等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法律。
由此可见,试点工作和推进立法是有紧密联系的。
先要扩大试点,总结经验,总结个三五年,才会有后面的立法工作。
如果把这个时间也算进去,房地产税可能还要再缓一缓,靴子真正落地的时间,很可能在5年,甚至10年以后了。
这样看来,这一次,是真的要保护楼市的“韭菜根”了。
其实,行至如今,要想再遇上一个出台房地产税的完美时机,似乎已经有点遥遥无期了。
在地产上升周期,行业的情绪是乐观的,大家都笃信再夸张的泡沫都会被更夸张的上涨幅度所烫平。
这时,如果推出房地产税,一是可以让市场回归理性,二是为地方政府开辟多一种税源,两全其美。
但在行业横盘期或者下行期,效果就不一样了。
房地产税是可以让政府多一笔收入,但代价是严重打击市场情绪,进而打击开发商的拿地热情,直接影响土地财政。
说到土地财政,虽然今年央国企和优质民企已经重回土地市场,前四月,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依然同比下降超过20%。
在这个连一线城市都要寄望靠解绑来暖场的时间点,或许,就像此前某位专家所说的那般——
我们大概率,已经错过了出台房地产税最佳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