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3年(嘉庆八年)四月,李銮宣由于政绩突出,爱民如子,造福一方,深得朝廷赏识和百姓赞誉,擢升云南按察使。从浙江前
清代官场腐败,贪污腐化盛行,正如李銮宣在诗中写道:“吏胥蚁附膻”、“征粮成陋习,吏胥半中饱”、“水旱况不时,苛敛总未了”
公元1798年(嘉庆三年)四月,正值春光绚烂的好时光,李銮宣由于政绩突出,再一次得到提升,成为浙江温、处兵备道。李銮宣简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非常注重孝顺长辈父母,以及子嗣绵延之事,认为这是头等大事。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法。李銮宣两娶康
配康氏与李銮宣成婚后,一直居住在兴县老家。李銮宣居京之后,夫妻俩一直两地分居。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李銮宣岳父
公元1795年(乾隆六十年)春,杨柳吐绿,南雁北归。李銮宣因治狱有功,升迁为湖广司员外郎。清代六部的职官设置依次是:尚书
“提牢官”是元明、清狱官名。明、清两代在刑部下设提牢厅,长官为提牢主事,总揽狱务。“提牢官”是刑部提牢主事的简称,为监狱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李銮宣经过十年苦读,六次进京参加会试,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绩。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回到久别的故乡,望着墙上挂着一把把生锈的镰刀,我不禁黯然泪下。镰刀对于农家至关重要,毫不亚于钢枪对于战士,纸墨对于画家,
在教习之余,李銮宣仍旧不忘考取进士功名,依旧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诵读“四书五经”,以至于达到了“通二酉,学富五车
“半生漂泊似浮萍”,李銮宣自中举之后,考取进士十年不第,但他没有就此止步,更没有灰心丧气。他在回忆丙申至壬寅(公元177
“但是有情皆苦海,狂风骇浪竟如何?”原配康氏去世之后,李銮宣陷入深深的痛责之中,他怨恨自己没有照料好妻子,没有考虑到生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静乐李家与兴县孙家世代联姻,姑表加姨亲,辈辈有姻缘,可谓亲上加亲,时代永相好好。李暲的长子念祖娶的是
在封建社会,出将入相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要想做官,非得中举,只有考中举人,才有做官的资格。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源于汉代“
人生最美是军旅,边关军旅最风流。曾经卫国戍边、驻守黑戈壁的我,对边关和军营总有一种无限的眷恋,无尽的思念。虽然离开军营多
秋天,是晋西北最美的季节,这个季节没有春寒料峭阵阵凉意,没有夏日汗流浃背的酷暑之苦,没有冬日白雪皑皑的萧瑟严寒。夏日洪水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
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祈求平安和福报。礼仪的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苦读圣贤书就是用来升官发财的。但李家秉承祖训,廉洁固本,明清两代,实为罕见。李
英雄有艰险,贵人多磨难。李銮宣的童年是十分不幸的,他三岁丧母,早早断乳,体弱多病,常感风寒。有幸在祖母沈太恭人精心抚养下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