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十章在上一章中,佛的结语已经讲的非常明白了。可是因为文字中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等那一连串的’见’字
冯山灵祐禅师,是福州长谿(今福建)人,俗姓赵。十五岁那年辞别双亲,出家做了和尚,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剃髮,在杭州龙兴寺受
襄州居士庞蕴,是今湖南人,字道玄。家世本以儒为业,少年庞蕴却悟破尘俗之烦恼,立志追求佛法真谛。公元785年,在石头和尚处
何为“平常心”?为何古人论道总离不开这个“平常心”?若是这“平常心”与“道”相等,那它是否还能如常人津津乐道的那样平常?
第二卷:第八章文殊师利,从众人当中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在佛面前顶礼之后,双手合十在胸前。他对佛说:“佛啊,在座的这些人,
有一天,南泉禅院东西两堂的僧人,为一只猫发生了争执。南泉禅师见到后,当即把那只猫抓在手中,对僧众说:“你们谁若能说出一句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是郑州新郑(今河南)人,俗姓王。公元757年,依从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修学佛道。他三十岁去嵩山受戒,初
第二卷:第八章阿难对佛说:“佛啊,我一直在考虑这个见性,或者说见精的问题。”经过那么多回合的问答,阿难基已经相信见性就是
第二卷:第七章在第一卷的结尾部分,在佛的“七处征心”以及“客尘烦恼”的成功论辩分析下,阿难初步知道了“自己的见性不生不灭
一天,百丈禅师上堂,出了一道难题,考验徒弟们参禅的情况如何。百丈说:“不由咽喉,闭起嘴巴,快快说来。”为山说:“这样我不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是福州长乐(今福建)人。童年即离弃尘俗,出家为僧,修习戒、定、慧三学。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赣县)开
第二卷:第五章佛告诉阿难说:“你们现在还是在用攀援之心在听我讲法,而我现在所讲的这个法,是不可能用来得到的。”就好像一个
有几位法师来参谒慧海禅师,说:“我们想提一个问题,禅师能不吝指教吗?”慧海说:“深潭里的月影,可以任人撮摩。”法师问:“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是建州(今福建建瓯)人,俗姓朱。早年依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大云寺道智和尚修学佛业,后来至江西参见马祖。
第二卷:第四章佛对阿难及在座的大众,说:“各位,我常常在给你们讲法的时候说:所谓的色、所谓的心,这些可以被观察攀缘的事物
第二卷:第三章因为得到佛的夸奖,阿难沉浸在莫大的喜悦之中,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于是赶紧站起身来,双手合掌,在佛
有一位小和尚行脚回来,在马祖面前画了一个圆相,便上前礼拜,卓然而立。马祖问:“你莫非想作佛吗?”那小和尙说:“我不懂什么
江西道一禅师,是汉州什邡(今四川)人,俗姓马。天生奇异的容貌,行走似牛视人如虎,引舌过鼻,足下有纹路像两只车轮。幼年时依
第二卷,第二章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虚,什么是实?这个时候,佛看波斯匿王对无常变化的认识已经非常坚定了,感觉时机也差
西京荷泽神会禅师,是襄阳(今湖北)人,俗姓高。十四岁为沙弥,去曹溪参谒六祖惠能。六祖问他:“你远道而来,千辛万苦,将你本
签名:向古人借鉴人生的智慧